李君威笑了“路易十四只不過是一個國王罷了。”
“這么說,帝國方面愿意出面中和掉路易國王的能量”弗雷德里希問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實在是有利可圖了。正如李君威所說的那樣,路易十四再強,也不過是一個國王,法國的人口兩千萬,在歐洲是第一的,但只有帝國的十五分之一,領土差的就更多了。只要帝國出手,路易十四的那點資源根本不值一提。
“當然不會,現階段,我們還不想和法國決裂。”李君威緩緩說道。
弗雷德里希更是疑惑了“說實話,我實在不明白您究竟是何意。”
“你們歐洲擁有濃郁的宗教文化,天主教與新教之間也是水火不容,我相信,等到英國內戰越演越烈的時候,很多國家都會或明或暗的出手,不是嗎”澹臺云風問道。
弗雷德里希并不否認這一點,實際上整個歐洲的新教圈子對于帝國默認法國進攻英國,恢復詹姆斯二世的天主教統治都不滿意,如果在平時,尼德蘭和德意志地區的新教國家早就派兵支援了,路易十四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實際是可以引發一場類似大同盟戰爭這樣規模的歐洲大戰的,畢竟英國是非常重要的新教國家,甚至可以說是新教圈子里最強的存在,新教國家誰也不想失去英國。
但問題是,大同盟戰爭掏光了所有國家的家底,大部分國家都無力介入英國的戰爭。但未來并不代表不會,大家稍稍緩一口氣,就會立刻這樣去做。
弗雷德里希說道“兩位說的都對。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帝國可以默認新教國家對英國抵抗軍的支持,同時也能接受英國恢復為一個新教國家,對嗎”
李君威輕輕點頭,而弗雷德里希問道“可是這不合常理,雖然現在在英國作戰的主力是法隊,但是英國淪落到現在的境地,誰都知道是您裕王殿下的手筆,英國這座房子是您推倒的,可是房子剛剛推倒,您又要參與重建,實在有些不合常理。”
“我做事,從來不在乎合不合常理,我要的只是帝國的利益罷了。”李君威平淡回答說道。
其實削弱英國在李君威親自制定的歐陸戰略之中的優先程度非常的高,甚至比限制如日中天的法國還要高。這主要是英國的光榮革命讓其逐漸變成一個資產階級國家,這樣一個國家的生產力發展和國家實力的提升將會是非常迅速的,所以李君威想要以戰爭的方式,把英國扼殺在搖籃之中,但這件事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
首先,帝國不可能像是法國那樣,投入大量資源就為了把英國暴打一頓,所以李君威手里能動用的資源是相當有限的。有限的投入只能得到有限的收獲,因此李君威才拉上了法國。
但是英法戰爭徹底爆發之后,李君威綜合各方面的情報就知道,這場戰爭只是一次普通的改朝換代,根本無法打斷英國的資產階級進程,只能說延緩、挫敗一些罷了。英國現在進入內戰狀態,各地起義不斷,詹姆斯二世的天主教政策實際只是表象了罷了,內核還是英國經濟基礎完全無法適應君主制、天主教的上層建筑。
在歐洲,商業、貿易發達的地方,要么是尼德蘭這種新教國家,要么就是威尼斯這類敢對教皇說不的地方。而且都沒有實行真正的君主制度,雖然英國此前一直存在君主,但英國的君主一直存在被議會慢慢侵蝕的現象,資本主義的已經得到了很高的發展,封建的制度和思想顯然是無法被接受的。
哪怕是詹姆斯二世不再以天主教為國教,只要他實行君主制,也必然會被推翻的。
其實詹姆斯二世并非不能成功,李君威早就派人把辦法告訴了他,這個辦法就是清算,把英國的資本家和新貴族全都清算了,英國就能變成和法國一樣的絕對君主制的國家,這種事李君威的父親李明勛就做到了,在光復中原的過程中,舊有的地主士大夫全都被清算,帝國才真正建立了二元君主立憲的政體。
但是詹姆斯二世顯然沒有這樣的度量和見識,他明確拒絕了李君威的辦法。詹姆斯二世無法舍棄工商業帶來的高額稅收,也需要通過招撫英國的上流階層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和擺脫來自路易十四的控制,因此表面上,英格蘭議會的大部分成員都被問罪,但問罪的僅僅是個人,而非他們背后的勢力,而且還可用獻金的方式贖罪。這種兩面都不靠,不倫不類的政策注定了詹姆斯二世兩頭不討好,李君威對英國局勢的判斷就是,英國很大可能陷入長久的內亂,甚至于內戰的狀態。
弗雷德里希細細聽著澹臺云風的講解,但卻無法接受這一套理論,至少在現在的歐洲,君主制度還是主流,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更是歐洲所有的國王或者實權領主的楷模,每個實權領主都想建立類似法國路易十四那樣的絕對君主制。
幸運的是,李君威和澹臺云風二人也沒想系統的介紹,更沒有想說服弗雷德里希,李君威的目的僅僅是讓弗雷德里希相信自己對局勢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