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孩子是個蒙古人,名叫那顏,是所有孩子之中最壯的,也是球隊之中的絕對主力,他有八歲了,比所有孩子大那么一兩歲。
“李威叔叔,我們聽說李稷今年要在北京上學,能不能讓他去我們學校,這樣我們還能一起踢球”那顏朗聲問道。
李君威笑了笑“李稷這個家伙就是個討厭鬼,你們不煩他。”
“不煩不煩,我們現在是兄弟了。”那顏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又拍了拍李昭稷的肩膀。
李君威很欣慰看到這一幕,能和這群普通百姓家出身的孩子成為朋友,證明李昭稷性情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實際上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叔侄二人離開申京之后,李君威再也沒有打過李昭稷,但給他的打擊卻不小。而現在這支球隊也不是李昭稷待的第一支球隊,李昭稷參加的第一支球隊中所有人都不喜歡他,沒有人喜歡一個說著申京味的普通話,趾高氣昂看不起人的臭屁家伙。
也是在那支球隊,李昭稷發現,離開了皇子的身份,他連請客吃飯都沒有人搭理他,自此發生了改變。而現在他已經和一群孩子打成一片,融入了一個集體。
雖然這群孩子所在的學校不是什么重點學校,但李君威認為教學水準對一個皇子不重要,有一群朋友,能了解世間之事就足夠了。
因此李君威很爽快的答應了這群孩子的要求,并且讓人準備了飯菜讓他們慶祝一下。于是乎,皇帝唯一的兒子,帝國皇位的第一繼承人進入了石景山鐵廠第十二小學,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小學生。
“怎么樣,后悔嗎”開學之后半個月,李君威如此問李昭稷。
李昭稷嘿嘿一笑“有點后悔學校連個像樣的球場都沒有,也沒有那些體育器械和興趣室。但是我不退,反正我只能上半年,年底就回申京了,我要和我的朋友在一起。”
李君威點點頭“還算有些定性。”
李昭稷喝光了最后的粥,說道“三叔,你知道嗎,學校里有不少那顏那樣的人。”
“那顏那樣的人,什么人”李君威表示不解。
李昭稷指了指自己的額頭,小心說道“不歸奴。”
李君威笑了“想不到咱爺兩個還真能聊到一塊去,告訴你,三叔這次北上,就是搞定這件事的。”
“你不會把那顏他們趕回去吧,不行不行。三叔,可不行,他們回去肯定會被打死的,那顏他說死也不回去。”李昭稷立刻求情。
所謂的不歸奴就是指的來自帝國各大邊疆區的逃奴,在京畿、河北、山西和遼寧等幾個靠近邊疆區的省份,數量或許有四五十萬,像是石景山鐵廠這樣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官商合辦企業自然會用這些工人,那顏的父親和兩個叔叔都在石景山鐵廠工作,因此他才能進入第十二小學上學。
不歸奴的問題由來已久,自帝國建立之后就已經存在。
在李明勛時代,還未平定中原,就命令帝國陸軍大規模進入草原,趁著北逃的滿清立足未穩,直接占領了漠南和關外兩塊土地。仿照后世滿清統治草原的制度,建立了扎薩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