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您也看到了,這些城市都是帝國的富庶城市。按照行政總院的命令,只有經濟實力排名前五十的城市才有資格與西津等海外地方結對子。正因為富庶,所以他們能給予的項目、金錢和物質沒有多少區別,甚至說,福州在這些東西上的還比東莞好一些。但問題在于,無論是我們山陽還是西津,缺的最多的就是人。”沈長河說道。
裴元器對此表示贊同,在這個幫扶計劃中,移民問題是最難解決的,海內那些富庶城市,頂多就是把轄區內一些重犯人、非法移民送來,甚至還發生過把麻風病人等傳染病患者送來的丑事。
真正讓他們下力氣組織、勸說普通百姓移民西津,困難很大。
“大人,您知道的,我們最需要的其實就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移民。當然,對單身漢之類的也來者不拒,但是您知道,在那些富庶地區,什么樣的人最愿意來西津這樣遙遠的地區呢”沈長河反問了裴元器一個問題。
裴元器雙手抱胸,沒有正面回答“我更相信你的答案。”
當年在裴元器的秘書室,沈長河就是負責移民工作的,裴元器相信,這位屬下在這件事上更為專業。
而沈長河也笑了“好吧,大人,卑職不打啞謎。實際上我仔細統計過,主動愿意來西津,而且很大可能以家庭為單位來的移民就是失地農民,而且是剛剛失地的農民。”
裴元器捏著下巴,仔細衡量這個界定,發現真的很有道理。
沿海的富庶城市本身就是移民的首選,那里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富庶城市不愿意在人口上幫扶西津,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他們也需要人口。
但是西津與那些城市相比,在工作機會上根本沒有什么優勢。或許工資高一點,或許稅收和管制少一點,但西津在萬里之外,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抵達,還要承受失去生命的風險。
但是西津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土地。移民來了,只要想種地,就能自動獲得有免稅時限的土地和一定的開荒權限,不僅沒有任何成本,還會得到各種物資的幫助。
而海內百姓,對土地有極大渴望的,就是剛剛失去土地的農民,他們只會種地,也只會生活在農村,無法適應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只要在這個時候加以引導和支持,這些人有很大可能前來西津。
“而對比來說,這種移民,東莞比福州多的多,或者說西南幾省最多。這一切,都是由歷史決定的。”
這部分歷史裴元器也知道,當年光復中華,福建省是帝國第一個完全光復的大陸省份,也是清算委員會第一次展現威力。清算委員會很大的一個貢獻就是把土地收歸為國有,然后國家再把土地租給無地少地的農民使用。
但東莞所在的廣東等西南省份不同,這些省份曾經是大明幾個藩鎮的地盤,經歷過藩下子弟奪取地主士大夫土地的過程,等到帝國建立時,那里的土地多是大明藩鎮的軍事貴族。人家歸附了帝國,自然不能清算。雖然當年李君度憑借英王遇刺,處置過一部分,但與清算委員會清算過的其他行省來說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總之就是,西南省份在土地國有化程度上很低,導致的結果就是幾十年的土地兼并容易導致農民失去土地,被迫成為佃農,但是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佃農也不是那么好當的,甚至連佃租土地的資格都失去了。因此被迫離開農村,前往加入城市化、工業化的浪潮之中。
東莞就是如此,但福州不同,這里的農民使用的土地大部分屬于國家,不會產生土地兼并,所以他們幾乎永遠有土地耕作。只有當手里的土地承載不了家中增加的人口時,才會另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