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隊伍在哈密城休息了小半個月,一些身體虛弱,無法恢復的人就地留下,這也得到了本地官員的歡迎。實際上,這也是關西地區移民的來源方式之一。
而這種好事自然也不能只讓哈密一地占了,吐魯番地方在移民設施安置和移民服務上也有投入,因此也能從移民之中分一部分。
這一支移民團的移民是前往西津的,因此過了哈密之后,沒有進入南疆,而是翻山進入北疆區域。在遷移過程中,巴格爾永遠是最受歡迎的人,這個男人出身底層,和窮苦的移民可以毫無障礙的交流,同時他也是帝國的高材生,是所有人向往的人。隊伍里的官員、技術人員,還是普通的移民,都喜歡他,而他也是最忙碌的一個,走到哪里就考察到哪里,有時候甚至帶上幾個愿意跟著他的年輕人暫別隊伍好幾日,就是去看一下某座工廠,某個村莊。
“巴先生,讓一下,靠邊走。”商路上,隨行的一個理藩院士兵招呼著騎馬的巴格爾,巴格爾一直想著事情,在這人的招呼下才反應過來,遠遠就聽到馬蹄聲,非常急促,到了近前,還有尖銳的哨音,是一支小騎兵隊,在其軍服后面還有兩支小旗隨風飄揚,身上配備風鳴哨,這是理藩院傳令兵的打扮,按照規矩,在理藩院地界上,一切民用馬騾、車輛都要為其讓路。
傳令兵疾馳而過,其中一個人看了巴格爾一眼,跑出去很久,又撥轉馬頭回來了,那人問道“是巴格爾先生嗎”
“我是,您是,我們好像見過。”巴格爾看眼前這年輕人眼熟,但又想不起來了,而且他發現,與其他傳令兵不同,這人軍裝筆挺,氣質不凡,而且說的是標準的官話,這可不像是一個普通的理藩院下級軍官。
“在申京我們見過,我是夏文海,是英王的侍從。”夏文海說道。
“哦,想起來了。”巴格爾立刻想起,他在詔獄的時候,幾個皇子經常來,英王李昭瑢也來過兩次,每次都是這個夏文海伴當左右。
夏文海說“巴先生,能不能勞煩您隨我去一趟輪臺,即刻出發。”
“這。”巴格爾猶豫,他問“發生什么事了嗎”
“請先生退避左右。”夏文海說。
跟在巴格爾身邊的是移民團里的人,有大學剛畢業的青年,也有地質局的職員,還有兩個膽子大會騎馬的年輕人,都不是他的下屬。巴格爾翻身下馬,走到了夏文海身邊。
“英王爺在輪臺出事了,請您一定隨我前去幫忙。”夏文海的眼睛里滿是焦急。
“出了什么事”巴格爾問,他對李昭瑢觀感不錯,而也在孫為公那里聽說了很多關于英王的評價,至少孫為公視李昭瑢為忘年交。
“英王爺被歹人劫持了。”夏文海說。
巴格爾不知道英王被劫持自己能做什么,但他知道,夏文海說了實話,自己就不能不去了,于是說道“原本我們就是要去輪臺的。”
“這我知道,此番東去,就是調隨隊藩兵。”夏文海說。
二人正說著,一大隊騎兵自東面疾馳而來,正是護送移民團的騎兵隊,有二百多騎,是把所有騎兵都調遣來了。
巴格爾立刻安排幾個追隨者就地等待大隊,本人則上馬,隨夏文海等人前往輪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