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廝不僅想自己一家去印度,還想盡可能的帶上治下領民。可外藩改制之后,外藩下屬百姓脫離奴籍,所有人都可以分到一部分土地、牲口和房產,正因為這種好政策,所以很多人不想走。西熱麥江臺吉為了讓更多人追隨他去印度,哄騙麾下四個佐領的百姓,說是駐疆大臣公署下令讓他們隨臺吉遷移的。
“到底是不是駐疆大臣公署下的命令。”巴格爾問道。
阿塔搖搖頭表示沒有,木合買提說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駐疆大臣默認了這件事。”
“為什么”巴格爾不解,四個佐領,數千人,在帝國邊疆區如此缺人的情況下,為什么愿意讓這么些人隨遷印度呢巴格爾在哈密聽說過,一般隨遷的都是外藩貴族的心腹和姻親,吐魯番的一個國公帶走的人最多,也不過三百余。
木合買提主動解釋“這四個佐領情況特殊,他們的宗教信仰已經被波斯那邊同化了。”
這四個佐領情況確實特殊,當年裕王李君威西征,開疆拓土,向西打到了黑海沿岸,向南也擴張向了興都庫什山和伊朗高原。與印度斯坦帝國的邊界,是李君威厚著臉皮和長兄李君度定好的,但是與波斯的邊界卻是一直拖到帝國三十年才真正確定。
理藩院想要盡可能南擴土地,以維持河中之地的安全,因此在過去的十幾年里,與波斯在邊境沖突不斷。波斯也支持阿富汗地區的普什圖人襲擾帝國,這段歷史被后世稱之為邊境戰爭。
這是一種持續時間長,烈度比較低的戰爭,波斯幾十年來國內局勢不穩,也不敢與帝國全面開戰。
在邊境戰爭期間,俘虜了不少波斯士兵或者百姓,而西熱麥江麾下有一支能打的軍隊,且有不少人會說波斯語,因此在邊境戰爭早期就被調往河中之地參戰,那些俘虜、難民都交由其看管,時間長達十年,相互融合之中,讓西熱麥江麾下多了很多波斯人,原來的領民也受波斯影響嚴重,在宗教信仰上,其實是倒退的。
三年前,邊境戰爭結束,為了避免西熱麥江所部在河中之地出現問題,故意調其到天山腳下。而木合買提發現,再想讓這群人的信仰轉彎,已經很困難了,特別是西熱麥江是實權外藩貴族,鐵桶一般,宗教局也不好插手。索性這次外藩改制,就讓其遷移去印度,一了百了,解決一個隱患。
西熱麥江的領地就是輪臺附近的草場,麾下領民看到附近的其他外藩領民,在經過改制之后,有了自己的牛羊草場和土地,也都躍躍欲試,沒想到領主一聲令下,要去遙遠的印度。一些領民在四日前,入城圍住了西熱麥江的府邸,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希望西熱麥江不要去印度,這樣大家都不去了。西熱麥江不同意,一個意外,導致領民與西熱麥江的衛兵打起來。
西熱麥江這個始作俑者直接被暴怒的百姓打死,但也造成了輪臺混亂,阿塔立刻召集兵馬應對,雙方也打了起來。殺了領主,與綏靖將軍動手,這已經是造反了,那些家伙索性發起暴動,而輪臺第一中學偏生就在西熱麥江府邸的一邊,殺紅了眼的暴民見沖不出城外,在周圍搶掠一陣,進入了中學,企圖劫持學生,保全性命,而好死不死的是,李昭瑢就在第一中學。
他到了輪臺,只是告知了一聲阿塔,并未露面,因為實在是無聊,找人辦了一張假證,進入第一中學的圖書館看書。
“這么說,英王被暴民劫持了”巴格爾問道。
阿塔搖搖頭,帶著巴格爾登上塔樓,指著市區一座三層樓說道“那座水泥建筑就是中學圖書館,暴亂發生的時候,王爺在那里看書,身邊有五名隨從,配短槍短刀。而我從青年軍官調遣的秘密保衛也有三人在其身邊。
暴亂發生后,這些人護衛王爺突圍不出來,就退守中學圖書館,與十幾個學生一起控制了圖書館的三樓。目前我們與王爺用旗語建立了聯系。”
巴格爾說“那猶豫什么,立刻和暴民談判,只要能保證王爺安全,沒有什么不能答應的。”
“暴民首領卡提江就一個要求,要面見英王。”阿塔無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