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布尼茨出身于萊比錫,已經有五十歲了,其祖父三代都在薩克森征服中任職,他的父親是萊比錫大學的倫理學教授,在其六歲的時候離開人世,給萊布尼茨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一座私人圖書館。
其本人二十歲就從萊比錫大學畢業,在學校里他主攻法律,但對哲學有著深入的研究,畢業那邊就出版了有關哲學的書籍。
萊布尼茨曾經被當成戰略武器使用,在二十四年前的法荷戰爭中,神圣羅馬帝國派遣他前往法國,認為憑借他的學識和影響力,可以動搖路易十四對低地地區的興趣,轉而讓其殖民埃及,只不過這個計劃沒有成功。
但萊布尼茨本人卻在巴黎與法國文化知識圈混熟,結識了很多數學家,他開始沉迷數學,并且與牛頓一樣,都單獨發明了微積分。
萊布尼茨本人在數學和哲學上的造詣都很深,而起與中國的淵源也不少,其游歷意大利地區時,結識了一些曾經去過中國的傳教士,而且當中國的數學傳到歐洲,萊布尼茨驚訝的發現,其中很多的數學符號是與自己創造的類似。讓他更對中國的那位促進數學發展的太上皇陛下感興趣。
自十幾年前,萊布尼茨就開始研究與中國有關的東西,并且通過當時與中國科學院來往密切的另一外哲學家斯賓諾莎建立了與中國知識界的聯系。
有一段時間,萊布尼茨工作于德意志境內的某座銀礦,致力于改進風車,提高抽取地下水的效率,由此耽誤了很多時間,帝國科學院還因為這件事專門請求當時的駐里斯本的大使,安排人送去了兩臺蒸汽抽水機。
而雙方最近一次的交流發生在四年前,當時英國皇家學會發表聲明,說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擁有對微積分的發明權。帝國科學院的十幾位數學家,尤其是出身皇室的李筠玫,專門向英國和萊布尼茨本人發去信件,聲明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是誰已經無從考證,因為二人都是獨立發明了微積分。但是,牛頓的流數符號遠遠不如萊布尼茨發明的數學符號。
而帝國宣布,采用改進自萊布尼茨的數學符號。甚至連太上皇李明勛都寫信告知萊布尼茨,其讓中國數學使用的符號,是來自一些從德意志地區流出的數學著作和草稿,很大可能那些草稿來自萊布尼茨。并且表示,假如萊布尼茨需要專利費等類似的費用,帝國愿意酌情支付。
而萊布尼茨沒有選擇要,而是希望表示增加交流的愿望,并且親筆書寫了微積分的歷史和起源一書,寄給了李明勛,詳細介紹了他創立微積分學的思路,并且在里面分析了牛頓創立的微積分。
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牛頓與萊布尼茨的書信來往之中,確實討論過微積分的問題,但兩個人都沒有告知對方自己的方法,所以是各自獨立創建微積分。
萊布尼茨的書中介紹了二人的微積分屬于不同的體系,牛頓是從物理學出發,運用幾何方法研究,應用上結合運動學較多,論造詣超過了萊布尼茨。而萊布尼茨則從幾何問題出發,用分析學引進了微積分概念,得出運算法則,其數學的嚴密性與系統性超過牛頓。
這本書被送到帝國之后,立刻被出版,萊布尼茨的態度也被帝國科學界認可,在最新修訂的帝國課本之中,萊布尼茨的故事也被編寫為課后小故事,成為了帝國境內家喻戶曉的存在。
而對普魯士來說,萊布尼茨確實是一個合適的代表,他連中國傳統的周易和八卦都懂。萊布尼茨并非沒有缺點,他與牛頓一樣,也對神學有研究,有宗教信仰,但也與牛頓不一樣。
牛頓在中國科學界的定義就是數學家,而中國科學界都秉持唯物主義,有宗教信仰的科學家就與神棍掛鉤,為大家所不齒。但萊布尼茨不同,他是數學家,但又是哲學家,而在這個時代,無論中國還是歐洲,哲學家都離不開對神學的研究,萊布尼茨的信仰被中國科學家主動的理解為研究哲學的需要。
當然,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已經不重要了。萊布尼茨在中國已經有了標簽數學家、哲學家、擁有科學精神的君子。
博哈德對于老威廉的態度非常滿意,事實上,眼前這位普魯士大公已經與剛繼位的時候完全不同。
博哈德還記得,普魯士第一次與中國進行商業合作,很大部分資金被大公的家族用來采買中國出產的各類奢侈品,從精美的絲綢、瓷器到香料、茶葉,那個時候的大公也重視教育,但所建設的學校都與藝術有關。
那個時候,大公只有兩個想法,一個是把自己的頭銜從大公變成國王,另外一個就是改變普魯士在歐洲人眼中野蠻落后的形象。而現在的大公無比的務實,他堅信,只有力量才能帶來想要的一切,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已經被他拋之腦后。
薩克森,德累斯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