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臺云風抵達的時候,所有人都起身歡迎,治安官以軍禮致敬。澹臺云風示意不用多禮,繼續工作,他與萊布尼茨選擇在末尾落座,這還是二人第一次見到福壽。
原以為這個在劇院打架斗毆,還糾纏不休的家伙是個兇神惡煞,刺青滿身的家伙,卻不想,就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胖子,皮膚細膩,略帶斯文,就連說話都有些軟,這種人澹臺云風可不陌生,申京有不少勛貴家,錦衣玉食,孩子在女人堆里長大,就這個德性。
而秘書也了有關各方的資料,劇團是帝國中央政府在海內各省雇傭的出海慰勞團,這種慰勞團一般是隨某些前往偏遠地區上任的軍政大員行動,去了之后慰勞當地的百姓和軍隊的,而這支慰勞團規模比較大,其目的地是蘇伊士地區,慰勞當地的帝國工人,并且參與蘇伊士運河開通儀式的表演,但因為一些事故,原定于今年開動的運河,改為了明年四月,而慰勞團也不能回去,就前往西津、馬耳他、休達等帝國海外行省、領地巡游表演,也能小賺一筆。
福壽的來歷就比較傳奇了,他是帝國滿洲外藩郡王岳樂的第十一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當年岳樂在東南歸附帝國,立下大功,封為了郡王,遷居赫圖阿拉,成為了外藩貴族,其后裔不少在理藩院工作。福壽是岳樂老來得子,按照規矩,福壽是沒有爵位可以承襲的,只能得到一個勛爵的貴族身份,但岳樂對這個孩子很喜愛,因此給他留了不少的財產。
在福壽十三歲的時候,岳樂自認時日無多,這孩子與兄弟也不親近,且母親也已經去世,就把福壽過繼給了堂兄弟多尼。
這個多尼就是多鐸的兒子,在光復北京過程中,雖有投順之意,但還是被抓為俘虜,在昌平戰犯管理所改造,與順治皇帝等真心接受改造,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相比,多尼的問題就比較多了,他總是半真半假的參與改造,勞動改造上倒是很積極,但學習新知識新文化上卻不積極,這與他的天性有關,多尼從小就不是學習的料,一看書就犯困。
而且多尼很八卦,在管理所的后期,和誰都能聊起來,無論是戰犯還是管理人員。因為多尼認為,他當年是主動歸附,是帝國沒有接受,因此對帝國耿耿于懷,因為這個,多尼是倒數第三批被特赦的戰犯。
但多尼成就成在這八卦上,他被特赦之后,浮皮潦草的寫了感謝帝國的書信,卻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出版了一本書詳細描寫了在戰犯管理所的經歷,與其他人的回憶錄寫的四平八穩,文字穩重不同,多尼詼諧幽默,寫的盡是一些趣事趣聞,因此很受歡迎,多尼得到了一大筆稿費,回到赫圖阿拉,過的著實不錯。
他的家里人早就因為他被打成了戰犯,或改嫁或死去,多尼孤身一人,見福壽這個孩子老實可愛,就承了岳樂的好意,收為了養子。
福壽也很孝順,這次在劇院和人打架,實際也不是無理取鬧,而是注重孝道的緣故。
澹臺云風和萊布尼茨聽那些攤販講打架的事,還以為是福壽帶著隨從毆打幾個演員,在調解庭上,才知道,福壽從小就沒打過架,這次氣憤無法抑制,沖上臺去抱著那演員,一邊哭一邊咬人屁股。
而情況介紹的越詳細,大家對福壽的惡評就消失無形了。特別是司法所的人問福壽為何來休達的時候。
原來多尼死后,留下了不少財產,按照帝國的法律,這些財產屬于福壽,福壽不光是多尼養子,在其身邊八年,盡心孝順,人盡皆知。
但整理多尼遺物的時候,福壽才知道,多尼有一個側福晉和一個親生兒子還在世,光復時,側福晉帶著兒子逃脫,改嫁給了一個蒙古臺吉,這個臺吉后隨著裕王西征定居西津,因為改嫁,也因為多尼戰犯身份,雖然幾經輾轉聯系上,但女人和孩子都不想認多尼。
而福壽看了那些信,發現那個蒙古臺吉戰死后,因為不擅長經營,家產已經破敗,一家生活困頓。福壽就不遠萬里,乘船去了西津,想要把多尼留下的稿費分給他們一部分,但是到了之后,才知道,那個名叫額扎的兄弟,在外藩改制后因為沒有爵位,選擇帶著一家老小移居大西洋城,福壽又動身前往大西洋城,經過休達的時,犯了這等的事。
福壽已經認識到打架不對,破壞他人財產也不對,也愿意承擔,但不能接受大紅蓋頭這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