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站起身來細細思量,問道“假設我們成功呢,之后中國會不會反攻倒算”
“不會,因為在戰爭進行到一個合適的時候,他們也會加入戰爭中。到時候,我們就是盟友了,盟友之間怎么會爆發戰爭呢,就算中國人要對付英國,也要等下一場戰爭。
至于是什么時候,會怎么做,公爵,這不是我們要考慮的事情呀,誰知道你我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呢”海因修斯話說的有理有據,但他心里根本不這么想。
海因修斯就是想著保住尼德蘭的利益,至于英國會如何,他完全不在乎。
丘吉爾又問“假設我們失敗了呢”
海因修斯說“我能保證的,只是為你的家族和一些親友政治庇護,阿姆斯特丹會向你敞開懷抱,即便在形勢最不利的時候,我們的海外殖民地也歡迎您。”
這話卻是說的很真誠了,而海因修斯也沒有過多的答應什么。荷蘭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但并不是一個強國,無論是相對法國還是相對中國來說,都是如此。
丘吉爾輕輕點頭,再無擔心,接下來商議了如何奪取英國政權的問題。
“時機,這是最重要的,現在詹姆斯二世最大的依靠不是他麾下那支離心離德的軍隊,而是路易國王的保護,而只要法國陷入戰爭之中,路易給英國的恐懼就會煙消云散,所以在戰爭爆發之前,你萬萬不可輕舉妄動。”海因修斯說道。
而丘吉爾也有自己的真知灼見,他不認為英國可以通過一場政變建立起尼德蘭這樣的共和國,也不認為他本人可以成為第二個海因修斯,丘吉爾的意思很明確,未來的英國新政權需要一位國王,而且必須是新教國王。
在海因修斯這里,確實有一個合適的人選,那就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兒,安妮。
詹姆斯二世復辟戰爭中,他的女婿威廉三世死在出海逃亡的路上,當然只有很少幾個人知道,那是被普魯士大公弄死了,原本,普魯士大公想要介入英國內戰,擴大普魯士的影響力同時,獲得新教世界的領導權,但普魯士的問題就在于缺錢。
原本普魯士就很窮,國家軍隊就是歐洲雇傭兵,誰給錢就幫誰打仗。現在的普魯士走向了改革的道路,大量引進帝國的先進技術,開辦工廠、學校,這就更窮了。而介入他國政治,卻是非常花錢的。
只不過,因為他提前做準備,普魯士大公手里有王牌,一開始這張王牌是威廉三世的妻子瑪麗女王,但是因為威廉三世死了,且二人沒有孩子,瑪麗女王郁郁寡歡,也死了,但是瑪麗的妹妹安妮仍然擁有繼承權,在原本的英國資產階級政府中,安妮的繼承權就已經被確定。
可以說,如果沒有詹姆斯二世復辟,在威廉三世、瑪麗女王身死,而且沒有孩子的情況下,安妮就是英國女王。
除了安妮女王這一要素之外,海因修斯還答應為丘吉爾的行動資金。如此,一場政變的各個要素都已經具備了。
“好吧,那就是第二件事,如果要中國支持我的行動,或者至少不反對,就要讓中國加入反法聯盟。這如何做到”丘吉爾問。
海因修斯給丘吉爾倒了一杯咖啡,說道“這很難,其實你也清楚,尼德蘭支持你,是為了保護尼德蘭的安全,所以一旦爆發戰爭,你就要盡快行動。而中國的態度恰恰相反,他們就算參戰,也會盡可能晚的參戰。
雖然很難,但我們卻什么都不用做,因為中國早早晚晚會加入的。”
“為什么”
海因修斯伸手從一旁拉過來一具地球儀,手指在了北美新大陸的內陸部分“這里是法國的殖民地,在上一場戰爭中,路易十四用這里抵押,向中國借款打造了現在這支現代化的海軍。
但問題是,因為陷入了英國的內戰,法國的財政非常糟糕,以至于還款困難。為了不失去殖民地,路易國王把短期國債換成了長期國債,據我所知,貸款要在七年后才會還清。
而從中國對待英國在北美殖民地的態度上來看,他們新大陸的北美部分非常熱衷。通過一場戰爭,奪取法國殖民地,就像上次奪取你們的殖民地那樣,就可以獨占北美新大陸了。
如果與法國結盟,顯然就無法做到這一點。”
丘吉爾輕輕點頭,早年他對中國并不了解,但是現在歐洲的任何事務都無法擺脫來自中國的影響,丘吉爾因此增加了對東方消息的了解,別的不說,在蘇格蘭總督府,丘吉爾的桌子上有大量的報紙,其中更是由中國原版的,他的一個副官也精通中文,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幫他念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