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丘吉爾還專門了解過中國的歷史。
他發現,同樣是殖民地,中國與歐洲國家的殖民戰略并不相同。歐洲國家殖民,就一個目的,那就是賺錢。
對歐洲國家來說,最好的殖民地就是次大陸的那些殖民地,在那里,擁有一座城堡、港口,與當地國家搞好關系,只需要派駐很少的部隊就可以維持住,然后利用貿易來賺錢。
而如果歐洲國家對殖民地擁有土地需求,那只能說明那片土地有價值,比如西班牙美洲殖民地那種出產金銀的,或者加勒比海地區那種出產蔗糖的等商品的。
也因為這些,歐洲人爭奪比較厲害的熱帶和亞熱帶的殖民地。
中國恰恰相反,他們殖民地,賺錢很重要,但占據土地也同樣重要,他們也不專注于熱帶亞熱帶地區,而是更喜歡溫帶地區。就比如法國在新大陸的殖民地,面積有好幾個法國那么大,可是除了出產的毛皮和少量沙金,幾乎沒有什么意義。
但對于中國,似乎那片土地意義很重要了。
丘吉爾思來想去,還是有些猶豫“您的觀點聽上去很有道理,但我們要面對的對手是中國親王。說實話,他是一個讓人摸不透的人。在我們完成政權更迭與中國加入反法同盟中間,存在一個巨大的時間差,這可時間差甚至可能是幾年時間。我很擔心,中國親王會利用這段時間做些什么。”
海因修斯說“那這就是我要幫你解決的了。”
“您怎么解決”丘吉爾問道。
海因修斯跺了跺腳說道“建造鐵甲艦,發展海軍”
丘吉爾皺眉,感覺這兩者之間毫無關系,但是他也知道,海因修斯不會在這種重大問題上開玩笑。而丘吉爾也不傻,細細想過,他就明白了其中的聯系。
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上,海因修斯與路易十四基本做到了步調一致,他數次邀請各國代表前去海牙討論這個問題,一直到李君威抵達里斯本,取代了他和事老的角色。
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兩國關系怎么好,而是海因修斯和路易十四都想避免戰爭,當然路易十四想法更多一些,既能避免戰爭,又可以占些便宜。
但現在調解失敗了,只要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死,戰爭勢在必行。而荷蘭與法國的關系也就到頭了,兩國必然會敵對,荷蘭也必然會加入反法聯盟。
如果回顧上一次的反法大同盟,就可以發現,荷蘭在戰爭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其既需要大量的陸軍來維持對法國北部的威脅牽扯法國陸軍主力,還要為德意志地區的邦國戰爭經費,或者賄賂這些邦國加入反法大同盟。
荷蘭戰敗或者投降,那就意味著反法同盟輸一半。
而與其他反法國家不同,荷蘭既面對海上威脅又面對陸地威脅,想要保存,既需要強大的陸軍,又需要強大的海軍。在上一次戰爭中,荷蘭是通過與英國形成共主聯邦做到的。
兩國海軍聯合,壓制住了法國海軍,英國把陸軍主力派遣到荷蘭協助防守。天才地址htts:
可是現在,詹姆斯二世復辟,英國加入了法國陣營。在這種形勢下,一旦開戰,哪怕荷蘭不加入戰爭,路易十四都不會放過這個征服低地地區的機會。這也是為什么海因修斯千方百計的攛掇丘吉爾在戰爭初期發動政變的原因。
現在,海因修斯把資源投入到海軍之中,可以在幾年里獲得一支可以對抗法國的海軍,可以想見,在中國不參戰的情況下,荷蘭是唯一能與法國海軍對抗的。反法大同盟是不能失去荷蘭的,而中國肯定不希望反法同盟失敗,又不想主動參戰,就要默認其他勢力幫助荷蘭。
顯然,能做到的這一點的,也就只有英國了。因此,無論李君威怎么想,他都必須為丘吉爾的政變開綠燈。
“真好,非常好。”
在一切商定之后,丘吉爾起身,來到了甲板上,看著船外的浪花,他感慨說道“那個男人一手摧毀了我們的國家,現在是由我重塑的了。”
當年光榮革命,威廉三世取代詹姆斯二世,身為詹姆斯二世好友的丘吉爾毫不猶豫的站在了威廉三世那邊,是為了權柄。而當詹姆斯二世在法國與中國的支持復辟,丘吉爾同樣為了保住權勢站在了詹姆斯二世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