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苦著臉,坐在桌子上,挨個吃了一些,每吃一樣,就要在筆記本上記錄下這東西味道,還要做些點評,他文化課本就不行,形容詞很快就匱乏了,無奈說道“王爺,卑職實在寫不出來了,紹杰那小子回來了,他花花腸子多,讓他寫吧。”
“行,限明天寫出來。”
李永忠長出一口氣,李君威問道“這幾日行在鬧哄哄的,聽說來不少人,都是些什么人。”
“作戰處,海陸軍,西津和阿姆斯特丹、里斯本方面都很正常,往來也是正常的交流。是本地的要員名流來的多些,各方面都想見您,這是來客名單。”李永忠從包里拿出一份名單,放在李君威面前。
除了名字之外,后面還標注了官職或者來人的背景。
李君威問“為何而來。”
“理由是五花八門的,但卑職看來,就一個意思,想要促成帝國與英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李永忠說。
李君威微微皺眉,拉開抽屜,想要找東西,從一沓子文件里翻找起來,李永忠上前,拿起桌上的鋼筆,說道“王爺是找倫敦來的那份名單吧,卑職對比過了,來客名單與倫敦名單之中有十四個重合的,或者背景重合的。是這些個。”
李永忠在十四個人名字上打了對勾。
所謂倫敦名單,是英國安妮女王登基之后,公布的一份名單,邀請這些中國人前往倫敦,協商國債之事。
那份名單有七十多人,休達當地的有十一個,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詹姆斯二世時期,購買了英國國債的個人。
要知道,雖說在詹姆斯二世復辟之后,帝國很快予以承認,但不遜于英國在帝國境內發行國債,亦不允許帝國的銀行貸款給英王。
當時主要有兩方面考慮,一是英國當時陷入內戰,國內反對黨此起彼伏。帝國擔心詹姆斯二世的政權不能長久,若是購買了國債或者貸款給他,打了水漂怎么辦
二是當時帝國有意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英國財政惡化的越嚴重,英國出手這塊殖民地的可能性就越大。
可是資本家是追逐利益的,當詹姆斯二世在倫敦發行高利息的短期國債時,還是有帝國的商人前去購買。一開始帝國方面還加以懲戒,后來隨著北美殖民地的到手,帝國政府除了重申了政策,就不再管了。
而現在安妮女王登基,詹姆斯二世時代的國債就成了問題。在早期,尤其是帝國三十四年之前,英國內戰打的火熱,詹姆斯二世的國債在倫敦無人問津,幾個大批量購入的都是被強迫的貴族。
相反,購買國債的主力是法國商人,帝國商人也有不少。
安妮女王登基后,對詹姆斯二世時代的國債進行了理清,或者說,如何處理這批國債,馬爾伯勒公爵和兩黨大佬早就確定了。
國內的貴族購買的國債一律不承認,法國和西班牙兩國購買的國債暫行還款,因為兩國已經是交戰國了。對于帝國商人購買的國債,英國政府帝國三十四年的七月為時間點,之前購買的不予承認,之后購買的承認為合法。
因為那一年的七月,詹姆斯二世知道內戰打不下去了,采取了緩和政策,相繼頒布宗教寬容政策,赦免反對的貴族,最重要的是,詹姆斯二世重開了議會。
英國人的理論是,之前的國債是為打內戰而發的,是非法的,之后的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