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駐扎在大西洋城的哥薩克人數量也不多了,只有一個步兵營的規模,一共一千人左右,即便是這個步營也只有五百人在營地里輪班,其余都在城市打零工,兩個月一輪換。
主要原因是,自從哥薩克共和國建立之后,他們與高加索山區的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人關系緊張,還時不時的與南面的奧斯曼帝國沖突,兵力也開始捉襟見肘,而原本哥薩克義從軍的主力,澤連科,現在也積極參與到了大北方戰爭中去了,駐扎海外的哥薩克或者斯拉夫雇傭兵,只有一個高加索團,現在也以駐扎休達為主。
但是,駱飛給出了更好的選擇,直接雇傭本地的印第安部落易洛魁。
易洛魁人是本地土著,對地形比較熟悉,長期與外來者合作,對火器運用也是嫻熟的,最重要的是,他們與法國人是血海深仇,最近幾十年來,雙方的沖突就不斷,而且在這兩年,易洛魁聯盟中又出現了一個有趣的傳言,那就是他們部落里的各類傳染病,是法國人故意傳播給他們的。
而易洛魁部落對于參加戰爭的動力也是有的,這個部落現在與大西洋城關系友好,只要給出合理的價格,易洛魁人很容易接受雇傭,而且他們也種植玉米等作物,可以一些補給,當然,易洛魁人也想擴大他們的毛皮貿易,而最漂亮的毛皮都在北面。
最終,在駱飛的建議下,蘇衛華暫停的原來的出兵計劃,嘗試與易洛魁部落合作,他原本不太報以希望,只是想調整一下路線,但是沒有想到,易洛魁各部不僅要參戰,還要調遣兩千部落武士,而這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蘇衛華的目標也做了修改,原本他的陸地進軍計劃是直插五大湖中的休倫湖,直接控制新法蘭西的西部,與海路進軍的部隊來個東西夾擊,現在他改了主意,縮短進軍路線,直接北上,進攻法國人殖民地的第二座核心城市,蒙特利爾。
在八月的時候,遠征軍出發,三路大軍分別從大西洋城、紐芬蘭和哈瓦那出發,在哈瓦那出發的那支執行灌腸計劃的軍隊很快宣布了失敗,密西西比河的下游地區實在是過于濕熱,來自帝國各地的遠征軍官兵很快出現了大量的疾病,尤其是登革熱等熱帶疾病,大量戰斗減員。
那支軍隊軍官、士官、炮兵、氣球觀察兵等是招募自北美行省或本土派遣部隊,而步兵主要由來自非洲開發公司的黑人士兵,結果,黑人士兵活蹦亂跳,帝國族裔的軍官士兵卻病倒了,只能宣布作戰失敗,退回了哈瓦那,雖然那里依舊濕熱,但至少有干凈的水和食物。
而另外兩支軍隊都成功完成了任務,主要是海外事務部和軍事情報局做的前期工作太好了。
法國債務逾期,向帝國交出作為抵押品的殖民地,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法國政府都知道,這就是帝國方面落井下石,路易十四沒有宣布與帝國決裂,相反,他給新法蘭西的總督送去了命令,要求總督帶領殖民地軍民抵抗到底,而理由則是,總督貝倫伯爵沒有得到法國政府移交的命令,而是當地的法國人連新法蘭西被抵押這件事都不知道。
可問題就在于,法國人會耍賴,帝國各方也在見招拆招。
貝倫總督在新法蘭西有長時間的服役過程,參與過威廉王戰爭,即與英國殖民地的戰爭,他知道,新法蘭西即便進行全面的動員,也只能湊出兩千個愿意參戰的男人,而且都是民兵,大部分武器是火繩槍和少量燧發槍,與帝國遠征軍那一水的線膛槍根本沒法比,更不要說,帝國陸軍和陸戰隊還普遍裝備線膛炮。
當年波士頓之戰就已經證明,中國人的線膛炮可以在四公里之外摧毀任何工事外士兵的抵抗。
所以,貝倫沒有組織大規模的防守,甚至連魁北克和蒙特利爾兩個最重要的據點都放棄了,率領少量忠誠的士兵退到了最新建立的軍事堡壘,蓬查特蘭堡,也就是底特律,原本這是為了維持法國在五大湖地區的毛皮貿易建立的,現在卻是法國人最深處的堡壘,如果還不行,貝倫就要退到路易斯安納地區了。
貝倫先各地的民兵和百姓分發了大量的武器,宣傳中國人是惡魔,是侵略者,要求他們進行反抗。
可這也就是貝倫所做的極限了,帝國各方見招拆招,不僅讓貝倫總督的陰謀斷送,就連領導遠征軍的蘇衛華都有些驚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