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不能出身勛貴,而也要和資本家保持距離,比如,想要進入最高法院,過往履歷之中就必須要有為民請命的案例,這個為民請命既針對勛貴也針對資本家們。
無論是李明勛還是李君威,對李君華這種政治手腕都是非常佩服的,但二人一致認為,這種平衡持續不了多久。
因為軍事勛貴執掌藩地,導致藩地的法治一直得不到徹底的推行。而因為勛貴們大量涌入國有企業,導致原本就體制僵化、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更加惡劣,以至于除了某些壟斷性質的國有企業,大部分企業竟然利潤率很低,甚至無法做到收支平衡。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帝國的鋼鐵企業,同等規模下,利潤只有民營鋼鐵企業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創新能力幾乎沒有,每年要花大量的盈利去民營鋼鐵廠購買新的專利,以維持生產效率。
但是從外藩改制之后,李君華找到了另外一種平衡資本家的力量,并且在最近十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就是資本家的工人爺爺
帝國工業化造就了規模巨大的工人群體,比如帝國的紡織工人就有多達七十五萬,各行各業的工人就難以計數了,雖然工人階層相對于帝國巨量的人口來說,還是少的可憐,但是比資本家這個群體可是要大的多。
李君華直接授權帝國所有國有企業建立工會,維護工人權益,隨后工會大規模吸納私營企業的工人。慢慢出現了行業工會,比如帝國紡織業工會,有皇帝撐腰,工會就敢于向資本家提出各種條件,而相對于勛貴與資本家之間的爭權奪勢,無產階級和資本家才是根本對立的,根本不用想辦法,他們之間就不可能融合,當然,工賊除外。
所以,這些年帝國工人的待遇穩步提高,政治上的聲音也越來越大。甚至連國營企業的盈利率都因為工人地位提高而改善,就在去年,李君華還大量清退了國有企業之中一些害群之馬、人浮于事之徒,這些勛貴不再擔任管理崗位,轉而入股成為股東。
當然,李明勛也知道,他的兒子根本不是為工人階級謀福利,只是利用工人階級罷了。但這種改變仍然讓人感覺到欣喜,至少工人階級的力量是在增強的。
以至于到這個時候,李明勛也不知道帝國會走向什么道路,他經過縝密的推演,也實在想不出在原本的世界中有一個類似的模板。
只不過,李君威和李明勛都知道,這位皇帝陛下已經從兩個雞蛋上跳舞變成了三個雞蛋上跳舞,那需要的手腕就更不簡單了,李君威覺得自己更當不了皇帝了。
“二哥,為了帝國,為了我們這個民族,你確實應該找一個優秀的繼承人。但肯定不會是,我做不到你這樣的。至于你的子嗣問題,我依舊建議你另娶新生,當然,我無法強迫你。
如果你真的不愿意,那我六個兒子隨便你挑選。當然,我建議你考察一下兩位嫂嫂生下的公主,女人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當然,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請二哥早早考察,因為如果二哥對我那些孩子都不認可的話,我還能趁著年輕力壯,多生幾個。”說到最后,李君威已經是半開玩笑了,李昭稷在的時候,他一心想把侄子培養成合格的繼承人,名正言順,而現在皇帝不欲再娶,他也并不介意自己的孩子繼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