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法國高等法院也出面反應,表示只支持九十年前模式的三級會議,比凡爾賽宮的態度還要嚴酷。
而在巴黎,最令第三等級欣喜的是沃邦元帥的那本王國什一稅概論,這本小冊子被廣泛流傳,幾乎每個認字的法國人都到了,第三等級中的布爾喬亞們公證人、記者、律師、醫生等中產階級在咖啡館熱切的討論,也有年輕氣盛的人在廣場上對目不識丁的工人、貧民宣傳這部冊子。
法國人由此認為,他們的訴求并非是私心,而是一種愛國的倡議,是為法蘭西負責。
在這個被封建和神權政治籠罩了上千年的國度,在民族主義等現代文明沒有覺醒的時候,與貴族政見一致是多非常重要的。
“元帥,我們的英雄元帥在哪里”
這一天,在巴黎的廣場上,當一位洗衣店老板宣讀并且解釋完王國什一稅概論后,一個熱血的青年高聲問道。
是啊,沃邦元帥呢,這個為保衛法國奉獻一生的元帥在哪里,這位為了第三等級的利益不惜得罪忠誠半生君主的英雄在哪里
人們涌向了元帥在巴黎的私宅,一處簡單的,按照法國標準配不上他貴族身份的宅院,想要找到這位元帥,是孟德斯鳩男爵攔住了他們,告訴了他們,元帥在國王出征前,親自駕車去凡爾賽宮勸解,并且幫助他脫身。而沃邦元帥的家仆也出面表示,在那次去了凡爾賽宮之后,原來再也沒有回來。
巴黎人涌向了凡爾賽宮,要求交出沃邦元帥,在路上,孟德斯鳩攔住了他們,表示如此態度,不利于溝通,于是決定選出幾個代表去凡爾賽宮,但等代表到的時候,得到的只是冰冷的回答,沃邦元帥沖撞了路易國王,應該呆在該呆的地方。這個回答顯然不能讓巴黎人滿意,很快雙方爆發了沖突。
這次沖突是禁衛軍軍官的自作主張,因為皇太子和幾個大貴族要去打獵,禁衛軍官為了避免被責罰辦事不利,又見只有幾個人,就把人抓了起來,路易十四連這次沖突都不知道。
結果就是,當天晚上,巴黎人怒了,他們憤怒于貴族的傲慢,憤怒于貴族對第三等級的蔑視。
解救沃邦元帥和代表們就成了這群憤怒的巴黎人唯一的訴求。而他們再次沖向凡爾賽宮的時候,得到的回答依舊是不敬者去了該去的地方。
他們會在哪里這個答案事實上是凡爾賽宮偏僻的房間,那里軟禁了沃邦元帥,孟德斯鳩男爵等人也暫時看管在這里。
但巴黎人不這么想,他們的記憶里,沖撞了貴族,被報復被殘害被關押的地點是巴黎城的一處地標建筑巴士底監獄。
這原本是一座要塞,只不過隨著巴黎城擴張,成為了城區內的建筑,在巴黎人眼里,巴士底監獄代表皇權,代表封建,代表對第三等級的壓迫。
于是乎,高呼解救沃邦元帥的巴黎人沖向了巴士底監獄,監獄里只有三十多個守軍,守衛的貴族不敢招惹數萬暴怒的巴黎人,既不敢反抗,也不敢開門,只是表示沃邦元帥不在巴士底監獄,士兵們也害怕,瘋狂大叫讓巴黎人后退離開。
但在數萬人的嘈雜中,這些都被當成了叫陣,一個工匠翻過了城墻,打開了吊橋,上萬人沖了進去,把守衛繳械,并且打死了意圖組織的貴族將領。
他們沒有找到沃邦元帥和幾個代表,他們只解救了四個辦假證的販子和一個曾經試圖刺殺路易國王的人。但卻不能因此否認攻占巴士底監獄的正義性和革命性。
雖然沒有找到人,但巴黎人找到了一萬五千支火繩槍,都是退役的舊貨。
還在城外打獵的皇太子此時還在城外消遣,想著用這種方式拉近和大貴族的關系,雖然他表現的樣子是這樣有助于穩定政局,一起謀劃解決賠款問題,解救他的父親太陽王,但任誰都清楚,皇太子還是為自己登基做準備。
因為在這個時候,凡爾賽宮里的法國掌權者討論的議題已經不是加稅獲得賠款,解救斯特拉斯堡的國王和軍隊,而是討論另外一個議題,那就是如何把中國拉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