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在緬希科夫看來,實在集結兵力,形成一個重兵集團,重拳出擊與普魯士這個新加入戰局的對手進行決戰,但如果放棄華沙,顯然戰略方向就發生偏轉了。
“您想要先迎擊烏克蘭人”緬希科夫問道。
“你覺得這樣對我們有利嗎”
緬希科夫在彼得的幫扶下坐直了身體,他考量了片刻說道“是的,從表面看上去是有利,但即便勝利,意義不大,據我所知,烏克蘭軍隊以騎兵為主,而且他們的作戰風格更類似于蒙古蠻子,我們可以輕易取得勝利,但不能取得多大的戰果。
而且我們要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中國允許我們做到什么程度。基輔還是扎波羅熱,他們支持這個國家,絕對不會看著他們被消滅。我可不認為在這個時候,中國也加入戰局。
現在我們有很多盟友,或者說利益相關方,比如英國、荷蘭,他們樂意在背后拆中國的臺,比如奧地利人,他們警惕任何歐洲陸地政權的誕生。但問題就在于,只要是中國參戰,這些國家統統靠不住。
目前看起來,中國人似乎有些三心二意,只要我們控制好戰爭的范圍,或許他們不會參戰。”
彼得點點頭“你和我想的是一樣的,親愛的緬希科夫。這個東方國家不希望我們擴張,視我們為陸地上的競爭者,所以我認為至少在這個時間點,我們應該保留一些。
但俄國的發展需要空間,也需要機會,有些我們可以忍讓,比如那些南方叛亂者,有些我們必須堅持,那就是圣彼得堡如果沒有圣彼得堡,俄國就完全失去了通往歐洲的渠道,瑞典和普魯士雖然敵視我們,但這兩個國家總比中國和奧斯曼好對付的多。我們要著眼波羅的海,而不是黑海。
因此,哪怕是中國參戰,我也要保住我的圣彼得堡,我可以放棄莫斯科,但絕對不能放棄圣彼得堡,沒有了圣彼得堡的俄國,毫無希望。只要我是沙皇,俄國就必須是一個擲地有聲的大國,要么就讓它毀滅,絕對不能希圖僥幸的中間地位。”
“我完全支持您,陛下,這也是我的愿望,全體俄國臣民的愿望。”緬希科夫不顧身體的痛苦,給彼得一個敬禮。
彼得握住了他的手“我就知道,你會支持我的。”
“是的,我們都會支持您,陛下。”
彼得說“好吧,我忠誠的朋友,我想告訴你接下來的計劃,希望你可以提出中肯的建議。”
在連續取得勝利的俄國,彼得的聲望已經到達了定點,甚至已經有一部分貴族和年輕軍官不把東方的那個巨人放在眼里,因此在打敗了瑞、普聯軍之后,立刻要求全軍南下,收復被所謂烏克蘭聯邦奪取的南部土地,徹底吞并南俄地區,甚至有些人提出不要懼怕與中國開戰,只要擊敗他們,他們就會退出戰爭。
這些人與彼得所計劃的完全相反,但是他們的這種聲音卻是彼得所歡欣鼓舞的。
俄國的沙皇彼得,作為一個游歷過中國的年輕帝王,曾經化名李烏拉的家伙,他在西津的幾年里,學習了很多東西,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也見證了很多的政治思想,其中最被他推崇的就是民族主義。
實際上,現在的整個歐洲,民族主義都在覺醒,從倫敦、巴黎、柏林、維也納到莫斯科,都是如此,因為背后有人在推動,這些推動者中,就包括了各國的君王。
民族主義對于君王來說是一種好東西,這種思想可以讓國內百姓擁有一個外國的敵人,從而更能忍受封建君王和資本家的剝削,從而更積極的為君王們出生入死,可謂一舉多得。
雖然科學技術與中國相差很遠,國力相差更大,但彼得卻對自己的俄國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