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中俄戰爭中,俄國失去了西伯利亞和北高加索地區,那個時候,站在莫斯科城頭的彼得親眼見識過中隊的強大,但真正讓他痛心的是,在圍城戰期間,大量的俄國人為了賺取中國人的銀元,在莫斯科城郊為他們修筑工事。
那一次的觸動,影響了彼得的一生,他在成為沙皇,掌權之后,不斷的宣傳民族主義思想,雖然在階級分化的俄國,農奴仍然是愚昧的,但貴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已經大不相同。
他堅信,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哪怕是第二次中俄戰爭爆發,中國人也不會再有機會肆虐俄國,俄國或許會有第二次失去的一年,但中國人也會付出代價。
但是民族主義的壞處在于不能接受國家和民族的失敗,尤其是丟失領土這種事情,所以年輕人們強烈要求先收復領土。
彼得的計劃不是這樣的,他認為那些靠近中國的邊疆地區遠不如圣彼得堡所在的英格利亞重要,而在取得了維斯瓦河戰役的勝利之后,彼得的計劃是趁著夏季來臨,調兵北上,從芬蘭方向進攻瑞典在波羅的海北岸的本土地區,迫使瑞典人退出戰爭。
這樣的好處有兩點,其一,在前面的戰爭里,瑞典已經被打殘了,俄軍不用動用全部主力,就可以攻入瑞典本土,無論是實力對比還是時間都是合適的。而第二點就在于,英格利亞地區原本屬于瑞典,將來停戰,也必須瑞典同意割讓這片土地,俄國才可以獲得。
“如此一來,我們在波蘭的勝利就會變得沒有意義。”緬希科夫有些失望,說道。
“其實也有意義,對于波蘭的瑟姆會議和波蘭人來說,一切都已經變了。當薩克森的那個奧古斯都退位之后,波立聯邦與瑞典的戰爭性質就變了,一開始,其實是各國之間的爭霸戰爭,但奧古斯都退位之后,就變成了波蘭人反抗瑞典的侵略。
而烏克蘭聯邦的成立,對于波蘭人來說是分裂,普魯士與烏克蘭聯邦、瑞典結盟,就是支持侵略者和分裂者,也是他們的敵人。你以為中國人為什么不參戰,因為他們對戰爭的正義性看的很重,只不要不參戰,波蘭人就不會直接把仇恨安在他們身上,而相反的是,烏克蘭人還會感激他們,這就是雙贏,他們贏兩次。
對于我們來說,這也很好,波蘭的周邊自此全都是敵人,他們只有依靠我們。而我認為,直接吞并波蘭是操之過急的,這是中國所不能接受的,你看到了,他們不支持瑞典人這樣做,自然也反對我們。
為了波蘭不被我們吞并,中國人或許會參戰,但為了英格利亞,這個距離中國非常遠的北歐角落,中國人參戰的可能性不大。”彼得對緬希科夫解釋說。
緬希科夫說道“作為一個軍人,我有些失望,但作為您的朋友,我認為您是對的,而作為您忠誠的部署,我請求留下來。暫時留在華沙,如果華沙失去,我也要與波蘭的瑟姆會議在一起。”
“為什么,你傷的很重。”彼得說。
緬希科夫則是說“就是因為我受傷很重,只要我在這里,俄國就與波蘭站在一起,就是斯拉夫民族站在一起,波蘭的那些貴族看到的是一個曾經為他們出生入死的將軍,就永遠會感念您的恩德。
四十年前,波蘭與俄國也曾打生打死,曾經他們還占領毀壞過莫斯科,但我認為,在新的敵人出現后,是斯拉夫人團結一致,對付這些敵人的時候,請讓我留下來吧,沙皇陛下。”
“我本想留下一支軍隊,與波蘭人共同保衛他們的國家。”
“是的,我可以領到這支軍隊,因為我的存在,這支軍隊規模可以更小一些,您在瑞典取得的勝利將會更多,陛下。”緬希科夫說道。
彼得起身,在病房里踱步,他來來回回走了很久,最終說道“我的伙伴,我要把我的私人醫生留給你,請一定答應我,在傷口愈合前,你要完全聽他的建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