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所說的木戶先生,自然就是創辦了維新社的木戶文生。那位曾經游歷過半個中國的木戶先生,在一年前,與幕府使者一起,坐船前往歐洲,展開了第一次對歐訪問之旅。
“木戶先生的行程很順利,現在已經抵達了阿姆斯特丹,也就是荷蘭的一座大城市。訪問與考察已經正式開始了。”后藤信綱笑著說道。
天皇問“他來書信了嗎”
“是電報,陛下。”后藤信綱說。
天皇嘆息一聲“真不知道還有多少離奇的事情是朕所不懂的呢”
后藤信綱道“木戶先生讓我轉告您一句話,他認為,這次訪歐,是日本的勝利。”
天皇眼睛一亮,這話其實很容易明白,所謂是日本的勝利,其實就是對他這位天皇有利。
與以往幕府派遣使團出使帝國申京不同,這一次訪問歐洲,是因為英國、荷蘭和西班牙相繼派遣了使者到了江戶,希望與日本重開貿易。當然,日本與這幾個國家的貿易早就重開了,那是在日本內戰期間,幕府察覺帝國支持西南各藩武器,就想要從歐洲買到火器。
但問題在于,貿易一直被限制,歐洲各國想要全面的貿易。
就在幕府遲疑的時候,西南各藩找上門,尤其是薩摩藩和長州藩這兩個對外貿易頻繁,工商業發達的藩國,紛紛要求與歐洲各國貿易。
幕府見狀,為了拉攏歐洲各國,也只能做同樣的事,而很快,各國就想和日本建交,幕府很想代表日本,因此派遣了使團。
只不過這一次不同,使團乘坐的是一艘從中國采購的遠洋郵輪作為外交船,這艘外交船上有四百多人,卻只有二十多名官員,其余的絕大部分都是幕府派遣的年輕人,既有旗本武士里的佼佼者,也有德川家族各支各脈的年輕人。
這些人肩負考察歐洲政治的目的,想要找一條適合幕府的,一統日本的道路。但幕府錯就錯在,選擇了木戶文生這個有著海外旅行經驗的人作為副使。
外交船從江戶出發,先抵達申京,然后沿著中國沿海一路西進,沿途經過了許多中國的城市,見識了帝國的繁華,又進入了歐洲,看到了歐洲的勃勃生機,對日本幕府的統治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懷疑。
這些井底之蛙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的越多,對維新社的思想就越認同,木戶文生所說的對日本有利,就是因為清楚的察覺到了這一點。
天皇顯然也是一個井底之蛙,不然怎么會連電報是什么都不知道呢,他問道“這樣真的有用嗎,那么多人前往歐洲,那些歐羅巴的蠻夷,能有什么讓我們借鑒的呢”
后藤信綱說道“這很難說,陛下,但是有兩點是肯定的,其一,歐洲各國一直為上國所忌憚,這足夠說明他們是有長處的。其二,讓年輕人們出去見識一下也非常好,現在很多人認為,日本比之上國落后,是因為被上國各種限制。但上國對歐洲各國也有限制,人家的發展卻比我們好。年輕人們弄懂了這一點,就會在自身找原因。
而原因何在呢”
天皇問“原因何在”
“臣也不知道,但臣等皆是知道,現在的日本是武家控制的,有問題,自然是武家的問題,與陛下您何干而如果武家有問題,就要解決武家,可正如人不可能斬下自己的頭顱,武家如何對付自己的呢
那么就需要有人站出來對付武家,而除了陛下您,誰有這個資質呢,誰又有這魄力呢”后藤信綱說。
天皇臉色微變,不想再繼續討論下去,于是說“信綱君,你說的沒錯,但究竟如何,還是要看木戶先生帶回來什么成果吧。”
天皇接觸過維新社的人里,后藤信綱和木戶文生最為重要,但二人風格完全不同,或許是因為年紀的原因,木戶文生更為穩妥,而后藤信綱更為激進,每每都會把話題往暴力的方面引,而這恰恰是無兵可用的天皇所不能接受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