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沉默了一會,皇后說“其實昭銘過繼過來也挺好的,他是個很好的孩子。”
顯然,皇后是非常喜歡李昭銘的,但皇帝微微搖頭“過繼過來,就是皇子,而這過繼就只能是政治考量,若是考慮感情,裕王妃也未必肯。昭銘不光你喜歡,大家都很喜歡。但說到底,畢竟是裕王妃的兒子。”
皇后點點頭“你說,將來定下誰來當太子后,能不能把昭銘過繼過來”
李君華聞言一愣,他是真的沒想到,皇后會這么喜歡李昭銘這個孩子,于是說道“到時候看形勢再說吧,若等到那個時候,老三的態度更為重要一些。”
“什么意思”
李君華說“皇后,自我登基稱帝后,皇位穩固,國家昌盛,那可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若論我身邊能臣,老三主外,君弘協內,這天下,是我兄弟三人治理的。
我也希望,日后的皇帝身邊也有這類可以無限給予信任,又能力超卓的兄弟。就算未來皇位不屬于昭銘,但昭銘未必不能登上政治舞臺,帝國不能只有明軍圣主,還要有第二代裕王,第二代誠王。”
“但愿未來的皇帝也有你這樣的福分吧。”皇后緩緩說。
“能有一半的福分,我就足以安慰,也就是帝國幸事咯。”李君華也是感慨。
李君華說的一半福分,其意指就是誠王一脈。
裕王一脈已經是枝繁葉茂了,幾個庶出的兒子雖說陸陸續續都不愿意參與政治,但有李昭譽、李昭承和李昭銘三個也就足夠了。但誠王一脈卻并不如此,林君弘少年時也風流,但他卻被管教的嚴格,在其父死后,一直是太后親自管教約束的。
因此雖然在外面瘋,但家里就只有王妃一人,側妃二人,所出子嗣也有四個,但不論嫡出庶出,林君弘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參與政治,至少誠王一脈從未有過外出歷練的心思,參與的也就是宗室內的事。
顯然這是林君弘定的規矩,在他看來,誠王一脈的榮耀已經到頂了,兩代位極人臣,難能可貴,下一代考慮的是功成身退。
而宗室另外一支的成王一脈,也是如此,李海之子李昭睿歷任要職,但第三代,也沒有極為突出的人才。宗室里第三代,也就榮王李定國的孫子李素,是第三代里的翹楚,執掌西津,可謂擎天一柱。
第二日一早,李君華起來后吃了早飯,梳洗后,進了御書房,正在工作,卻見一個小腦袋趴在窗臺上往里瞧,正是李昭銘。李君華招招手,示意李昭銘進來,問道“昭銘吃了早飯,沒有去上幼兒園嗎”
“昨天是全國運動會開幕式,申京全城放假啦。”李昭銘說。
李君華點點頭,心道昨日一鬧,自己都有些糊涂了,問“那你想去看什么比賽,跟你伯母說,你們就可以去看啦。”
“我今天不想去了,我想呆在宮里。”李昭銘明顯是有些心動的,但猶豫了一會還是說道。
“為什么啊”
李昭銘說“我怕爺爺和爹爹還有皇伯父吵架,像昨天那樣。”
李君華摸了摸侄子的小腦袋,心想這個孩子心思倒是細膩的很,于是說“好孩子,我們沒吵架,更沒有因為你吵架。我們只是討論些大人之間的事,不小心把你這個小寶貝給牽扯進來了。”
“那我不給你當兒子,你不生氣嗎爺爺會不會生氣”李昭銘問,看起來他小小的腦袋很認真的思考過這個問題。
“不會,不會。”李君華安慰說道。
這個時候,林君弘慌張走了進來,他臉色難看,說道“出大事了,印度那邊來人了。老三說,讓咱們去一趟裕王府。”
“怎么去王府,印度來使不應該入宮覲見嗎”
“是老爺子的安排,老爺子已經趕過去了。”林君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