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華起身,對侍從官說“把皇后叫來,看好昭銘。今天就暫別送回王府了,另外,跟裕王妃說一聲。”
李君華和林君弘二人急匆匆的趕去了王府,不僅太上皇和裕王在,李海也在,而堂內已經沒有女官和侍從官,只站著一個老人,須發皆白,身體佝僂著,但一雙眼睛似很明亮,而看清這張臉,李君華感覺在哪里見過。
林君弘細細端詳之后說“哦,我想起來了,你是印度皇帝陛下的內廷總管,在印度皇室的相片里出現過,林西大人。”
印度皇室也是有內廷的,但與帝國這邊內廷管著內宮完全不同,印度皇室的內宮是由太后的宮廷總管負責,而所謂內廷,更像是皇帝本人的一個顧問團體,幾乎都是華族出身。
在印度斯坦帝國那種封建君主王朝中,官職大小并不直接與權力大小掛鉤,往往誰離的皇帝近,誰的權力就大,這位內廷總管,在印度斯坦那邊便是內相的身份。
林君弘之所以認的,是兩國皇室有一個規矩,每年到了年節,皇室之間都會互贈信物,還會派使者來往拜會,而每次來往,都會把年前照的新照片互贈。
一般來說,能入鏡的,都是皇室中的嫡親,兩國皆如此,但這位內廷總管林西卻屢屢出現在印度皇室的相片里,顯然,這在年節上會是一個話題,因此林君弘印象深些。
而李君華也記起,似乎有一年,太上皇還問印度來使,這人的情況,聽說他輔佐皇帝極為得利,還親口御賜了不少禮物。而盛傳這位內相是印度斯坦帝國太后沈有容的娘家人,皇帝李昭圭對其一直執以師禮。
“下官本名林西塘,見過陛下,見過誠王殿下。”林西塘行禮,卻是被李君威扶住了。
“林西塘,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李君華自語說道。
念了幾遍名字,往日種種在李君華腦袋里浮現了。他忽然想起,這林西塘就是當年長兄李君度身邊的侍衛長
而當年長兄劫持自己的時候,也正是這位侍衛長也在長兄身邊,有人提議殺自己的時候,林西塘一力勸阻長兄萬不可行戕害兄弟之事,那件事后,林西塘就失蹤了。
那個時候,李君華還不知道林西塘的名字,卻記住了那張臉,只不過后來向父親提及,這件事被草草按下,這張臉就再沒出現過。
等這個名字再鉆進李君華耳朵時,就已經是裕王擅自調兵參與印度儲位之事,安全局的秘報,裕王從非洲找到了一個叫林西塘的人,安插在李昭圭身邊,協助李昭圭,卻不讓李君度知道。
而李君華知道林西塘是李君度的侍衛長,卻也沒和那張臉聯系在一起。
現在看來,他就是林西塘,林西塘也就是他。而更明顯的情況是,林西塘的身份沒有那么簡單。
在當年李君華兄弟爭奪儲位的過程中,林西塘扮演的是李明勛耳目的角色,李君度的一舉一動,都因為林西塘的存在而被掌握。李君華認為,林西塘救過他的命,但實際上,林西塘救的是李君度的命。
因為林西塘親身參與且如實陳述,讓李明勛認可了一點,那就是李君度雖然意外劫持了兄弟,但從未有害兄弟性命的想法,而正是這個事實,讓李明勛愿意給長子一個重新來過的機會,李君度才得以前往印度。
救命恩人、長兄侍衛長,老三安排在印度的暗棋,印度斯坦帝國的內相這些身份和前塵舊事雜糅在一起,李君華都感覺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都坐吧,今天可有的要聊了。”李明勛招招手,示意所有人都坐下。
李君威卻站在那里不動,向眾人介紹林西塘的身份“這位是林西塘林大人,早年是父皇安排在大哥身邊協助的,后來大哥去了印度,因為一些緣故,林大人沒有去,在非洲開發公司打拼了十幾年了。
那年印度有變,為了穩固大局,我帶了林大人去了印度,林大人便是一直留在了昭圭身邊,一直也是昭圭最信重的,這些年與我,與老爺子也未斷了聯絡。
雖說是印度內相,卻也是自己人,今天的事,不用瞞著他。”
李海和林君弘看向皇帝李君華,皇帝則看向自己的父親,李明勛微微點頭之后,他說道“既是故人,也是自家人,也就脫略隨性些吧。”
林君弘則是主動問道“那林大人這次來,是帶來了什么消息嗎”
林西塘說“幾個月前,兩國聯絡,讓印度皇室派人來參加這次全國運動會,皇帝陛下本要親自來,但因朝局不甚安穩,便是讓輔政親王李昭奕代替,輔政王一開始答應的很干脆,陛下還把阿格拉號交給他,讓其安穩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