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了對外貿易的緣故,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殖民地的政治架構,大種植園經濟是殖民地普遍存在的,這其實就是一個個的地方諸侯,而西班牙對殖民地的統治很依賴地方豪強,很長時間里,西班牙在殖民地的正規軍不超過兩千人,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了。
在面對外敵入侵,比如當年李君威經略美洲,這些地方豪強會同仇敵愾的與帝國作戰,反抗帝國的軍事進入。為了對抗外部威脅,這些地方豪強會旗幟鮮明的尊崇西班牙國王這個能把各方勢力聯合起來的封建君主。國王會被當成保護神。
但是當進入和平狀態后,這些地方豪強就會把本土的國王視為破壞者,因為他們的一切都受到國王的控制,國王又成了吸血鬼。
因此,西班牙既需要一支強有力的海軍來對付奧地利帝國,同時也需要一支精悍的陸軍在彈壓殖民地的獨立主義傾向。
兩日后,腓力五世正式提出了合作,只不過,李昭譽與腓力五世在一個小問題上產生了爭執,那就是西班牙人派遣何人為軍事合作的代表。
李昭譽原本不想干涉腓力五世的決斷,但是這個家伙實在是太不像話了,他竟然要派一個唱歌的主持這項工作,只因為這個家伙可以用優美的歌聲讓他安靜下來,用華麗的辭藻滿足腓力五世的虛榮心。
只不過李昭譽不慣這個毛病,東方同盟會議中,李昭譽就已經吃了虧了。
南洋那些國家,在發現由李昭譽擔任會議主持之后,也派遣本國的王儲、王子之類的前來洽談,本質上是為了拉近與帝國皇室的關系。
可問題在于,大部分的家伙都是不學無術之輩,在談判中讓他們擔責,只會起到反作用。
而李昭譽在東方同盟會議中學習到了兩個經驗,而這兩個經驗聽起來是恰恰相反的。
第一個,專業的事最好讓專業的人來做。
第二個,專業的事最好讓不專業的人來決定。
前一個經驗可以保證效率和談判的成功率,而后一個經驗則有利于談判更符合帝國的利益。
就比如這次與西班牙軍事合作,李昭譽要求西班牙挑選海軍和陸軍的將領加入談判委員會,但是那個歌喉動人的寵臣,一定要成為這個委員會的委員長。
在關鍵的時候,一筆回扣,就能讓那位寵臣為帝國一展歌喉。如果這個位置上的人太專業,太有立場,反而不太好辦了。
李昭譽為了不影響國聯會議的召開,因此要求前期的意向談判的時候,進行保密。
但是這對西班牙來說,尤其是對腓力五世來說,簡直就是折磨,實際上,雙方談判人員還沒有完全確定的時候,這件事已經在塞維利亞弄的人盡皆知了。
而李昭譽獲得意外收獲則是,兩國的軍事合作,促進了國聯會議的順利召開。
腓力五世投桃報李,邀請了一些帝國外交官員來布置會場。
會場的樹立國旗暫時被取消,各國拿出各國國旗,統一由休達的一家繡坊制作標準的國旗和等齊的旗桿。
李昭譽派人監督了國旗的制作,所有旗幟的大小,厚薄乃至重量都是一樣的。
而這些國旗會在國聯會議落幕的時候,進行使用。
在國聯會議期間,一律不懸掛國旗,各國代表的桌子拼成圓形,每個國家把國旗掛在桌前,用于表明身份。
發言順序,入場順序普遍采用抽簽的辦法,公平公正,但是也出現問題,烏克蘭聯邦的使者和俄國使者抽簽靠在一起,在第一場交涉中,差點打起來。
而有一些規則則是強制通過的,根本不給任何國家商議的機會,但是也引起了抗議,只不過這些抗議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