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上,聽完了李昭譽話語的眾人,都是無奈的搖搖頭,因為這意味著,國聯是真的辦不成任何事了。
誰主張誰分擔,意味著誰想辦事誰掏錢,若是掏錢就能辦成事的話,國際合作就沒有那么簡單了。比如英法如果愿意出錢促成烏克蘭與俄國劃清國境線,那么帝國肯定想方設法的阻撓,因為這可以讓自己的對手多花錢。
吃力不討好的事,誰也不愿意干,更不要說現在大家都不想掏錢了。
如果國聯會費真的如此分攤,那意味著國聯能發揮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
段毅原本是準備代替李昭譽去解今天會議的尷尬的,因為會費分攤的問題解決不了,所以作為世界最強國,國聯創始國的帝國肯定會遭遇諸多非議,而李昭譽顯然不擅長應對這些事,畢竟東方同盟會議與國聯會議完全不同。
東方同盟會議是帝國帶一群小弟玩,談判起來,也是小弟們為了利益在爭吵,李昭譽當和事老,兩頭都在討好他,而在國聯會議上,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而面對李昭譽的計劃,段毅說道:“大公子,你對局勢的理解是正確的,但是我不建議你選擇合適的時機提出你的主張。”
“為什么?”李昭譽有些不理解。
“因為那會讓帝國成為眾矢之的,現如今國際社會對國聯是充滿憧憬的,你如果提出你的主張,就是一盆冷水澆滅全世界的激情,哪怕參加會議的每一個外交官都知道,你的辦法是對的,你也會招惹太多的非議,而這些非議也會作用在帝國的身上。
這種外交組織,其實有兩件事最為重要,一個是分鍋,一個是爭功。誰主張誰分擔,雖然是解決經費分攤的最終辦法,但顯然這不是世界人民所愿意看到的,所以人們迫切的想要知道,到底是誰讓國聯沒有達到他們想要的地步,你提出,這口黑鍋就是你的。”段毅認真說道。
全世界對國聯的建立都是充滿期許的,只不過,帝國國內的輿論和國際社會還是有些不同的。
帝國百姓認為國聯建立是一件好事,但不可能達到傳說中那些事。
比如國聯會議宣布,國聯致力于世界和平,解決沖突,實現全世界的科學進步,人道主義。而帝國百姓不相信真的能做到這一點,帝國是一個團結的國家,團結一心的國家都做不到,更不要說一群各有心思的國家湊在一起了。
人越多,越難成事,這是帝國百姓的共同認知。
相反,國際社會對國聯的期許就比帝國百姓要高非常多了。這主要是一群小國,尤其是那些歐洲腹地的小國。
在小國眼中,世界這么亂就是大國在作祟,尤其是大國之中出現類似路易十四這類掌權者的時候。現如今國聯成立了,大國之間確立了勢力范圍,也有了吵架的平臺,那就應該不打仗了,既然大國之間不打仗了,那世界也就會和平,沒有了戰爭之后,各國都會走向發展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