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遇到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那就可以選擇兩個辦法來解決,第一是制造一個更大的問題,第二就是拿出一個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方案。”這是李君威對自己兒子的教導,而李昭譽選擇的是第二種解決辦法。
在閉門磋商中,各國代表認為,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擁有最多的人口,最富饒的土地和最發達的經濟,尤其是財政收入,遠超各國一個數量級,那些足夠把各國壓倒的財政支持,對于帝國來說,只是輕如鴻毛。
那么,帝國方面理應承擔起國聯會費的大部分,各國一開始要求帝國承擔四分之三,也就是百分之七十五,在李昭譽選擇反對之后,這個標準逐漸被降低到了百分之五十五,這與帝國所堅持的四分之一的標準還要高了一倍。
理事會各國的集體施加壓力,沒有讓李昭譽屈服,英法提出,把這一方案在明日的國聯大會上向全體代表公布,進行集體表決。當然,所謂的集體表決,就是動員其他國家向帝國施加壓力罷了,常任理事國雖然沒有一票否決權,但那是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
實際上,帝國是擁有一票否決權的,只不過這個權力只能用一次。
這個所謂的一票否決權就是退出國聯,在當今這個世界,沒有帝國參與,國聯就稱不上國聯,而且帝國還有能力拉著一大批其他國家退出國聯,徹底把這個組織搞崩,這也是未來幾十年里,帝國常用的招數,只不過僅限于大國的內部磋商,而為了維護國聯的存在,其余國家都不敢過多的逼迫帝國。
國聯大會表決,就是就會費問題就行最后的協作,表決肯定是要在最后,也就是理事會成員各自退出一個方案,交由各國投票決定,得到絕對多數票的就成為經費分攤的框架協議,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詳細規劃。
而與以往不同,這一次,李昭譽代表帝國不等七國提出那個方案,就先聲奪人,率先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方案。
那就是帝國愿意承擔國聯會費的百分之五十,其余份額由理事會其他國家承擔。
一開始,七國認為這是自己的勝利,雖然李昭譽又降低了五個百分點,也免除了其余小國的份額,但終究還是帝國承擔了最大的一頭。有了這個框架,其余國家就好商議了。
但隨著李昭譽公開細節,七國代表的眉頭緊皺起來。因為李昭譽提出,國聯應該制定一個中短期計劃,解決現在一切威脅世界和平的因素,包括俄烏邊境問題,北非問題,意大利問題,西班牙葡萄牙的南美殖民地劃界問題,歐洲各國在非洲西海岸的勢力劃分,巴爾干半島問題,除了安全問題,還有歐洲鼠疫問題,發生在波蘭和瑞典部分地區的饑荒、瑞士地區的宗教沖突等等問題。
而之所以提出這些問題,主要是為了一個數字,三千萬!
李昭譽認為,需要三千萬才能把這些問題全都牽上頭,解決則需要一億五千萬到兩個億,也就是說,第一年需要三千會會費,十年內需要兩個億,而帝國愿意承擔一半,其余的,由理事會承擔。
喜歡七海揚明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七海揚明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