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飛也是面臨著這種恰不起飯的風險,自然試跑第一圈要謹慎一些,主要是感受一下懸架的變化跟輪胎抓地力。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量產車跟雷諾方程式數十年經驗的問題,這輛車的動力跟變速箱匹配程度,是要好于豐田賽車的。
不過這算是正常,因為豐田那輛是F1的原型車,拿過來改了一下動力跟空氣套件,就丟給青訓車手使用,而不是專門為初級方程式研發的,自然感覺上面要差了那么一丟丟。
初步的感受了一下賽車性能跟跑道,胎溫也逐漸上來,第二圈開始的時候張一飛就提速了。
蒙扎賽道起點過后,是一條長直道,張一飛直接升到六檔,引擎的轉速開始瘋狂攀升,速度也很快逼近極限的260km/h。
“志哥,方程式賽車提速真的好犀利啊,感覺不到五秒就破百了。”
阿虎雖然沒有接觸方程式賽車,但是好歹也在修車店干了幾年,對于車輛速度方面很敏感,一眼就看出來張一飛的全油門提速動作。
“車輕、變速箱傳動效率高,馬力賬面數據雖然并不夸張,但是輪上馬力并不算低,所以加速度很快。阿虎,以后我們倆就要好好鉆研了,這樣才能陪著一飛征戰職業賽道。”
“我會的,志哥。”
阿虎用力的點了點頭,今天他已經感受到職業跟速度帶來的沖擊,這對于十幾歲的小年輕來說,誘惑力很大。
無論是對于張一飛的支持,還是自己心中燃起的火苗,阿虎都想留在賽道上面,感受這種速度與激情。
很快張一飛就來到了蒙扎賽道1號彎,這是一個被稱之為RettifilioTribune的組合彎,翻譯過來大概是個羅馬保民官的名字。
反正張一飛見到賽道資料的時候,不知道意大利佬為什么要用羅馬保民官來命名賽道彎道,可能文化差異導致腦回路不怎么正常。
組合彎道入彎角度很小,所以必須要在入彎前重踩剎車,把時速降低到1檔80km/h左右,才能安全過彎。
從巔峰260km/h,急速降低到80km/h左右,這就很考驗車手對于剎車點的判斷,早了速度降低太多會被人超越,晚了速度降不下來,會在彎道失控。
試跑張一飛沒玩什么極限,早早剎車到70km/h的速度,安全過了這個彎道。
這個彎道不單單是對于入彎要求很高,出彎之后又是一段長直道,所以要在非常短的時間里面,把車速從之前的70~80km/h,再次提升到6檔極限速度。
這就是為什么,要降低氣流下壓力跟輪胎抓地力,就是讓賽車可以在出彎加速上占據優勢,否則彎道沒被人給超車,結果出彎直道加速被人給超了,那才真叫憋屈。
過彎感受中,張一飛覺得懸架支撐沒問題,但是氣流下壓力方面偏強了一點,出彎后的加速度張一飛覺得不給力,跟在豐田青訓中心極限加速差不多。
但要知道這輛賽車是要略強于豐田賽車,并且賽道質量也要好一些,如果只是豐田青訓基地的速度,張一飛別說什么奪冠了,目測正賽都跑不進。
畢竟參賽選手高達30多位,而正賽名額只有20位,也就是說在排位賽階段,將有十多位車手被直接淘汰,就連正式比賽的機會都沒有。
張一飛這次目標放的很低,沒自大的認為自己會拿冠軍,最高目標就是站上領獎臺就行了,下限目標是跑入正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