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第二個賽季,他面對巔峰舒馬赫跟法拉利“火星車”,硬是拿下了7個桿位,并且贏得了“排位賽之王”的頭銜。但是排位賽上的成功,并沒有轉化成為正賽的積分,他依然落后于兩名法拉利車手。
蒙托亞這次的自選賽車編號是4號,這個中國人看起來不怎么吉祥的數字,剛好跟張一飛的13號,這個歐美國家所討厭的數字湊對,同為新人一前一后的駛入賽道進行排位賽對決。
只不過同樣都號稱是新人,但是蒙托亞的知名度跟基礎,就要比張一飛好太多了。否則威廉姆斯車隊也不會放棄簡森·巴頓,而選擇這名哥倫比亞新人。
只見他一上場,就贏得了現場很多觀眾的歡呼聲跟掌聲,并且很多狂熱的哥倫比亞車迷,也是來到現場為他加油打氣。
哥倫比亞雖然只是一個小國,但是蒙托亞在哥倫比亞現在的形象,就有點后世中國劉祥的味道。很多哥倫比亞人,都把他視為下一位F1世界總冠軍車手,他也有這個實力跟基礎。
張一飛從維修通道行駛出來,場上各種歡迎跟掌聲音量,直接就下降了不止一個檔次,甚至能聽到一些明顯的嘲笑跟噓聲。
因為練習賽的排名下跌,讓很多人都認為揭露了張一飛身上“皇帝的新衣”,這個中國新人之前所吹噓的技術跟實力,現在都已經原形畢露。
加上這里面澳洲觀眾占據了大多數,對華人跟中國的一些敵意,讓他們根本就無法客觀看待張一飛的成績。要知道哪怕就是第九,放在新人車手里面,也算得上是合格,甚至是亮眼的答卷了。
其實不單單是澳洲人,很多歐美人心里面,也是希望看到張一飛“曇花一現”。畢竟他們的潛意識里面,這種高科技含量的頂級賽車運動,你中國人或者說亞洲人玩玩可以,但不能威脅到我的地位。
就如同登陸F1的一些日本車手一樣,基本上都是被歐美人當作批判對象,或者是小丑一般的角色看待。
就好比佐藤琢磨,他的成績其實能達到F1車手合格線,畢竟拿過分站冠軍。但是在歐美媒體報道中,從來都看不到他為了勝利爭奪的血性,很多時候所謂的莽撞,換種說法也可以是對于勝利的無比渴望。
媒體能看到的,只有對他的嘲笑,以及各種“爆缸王”、“賽道魚雷”的綽號。可以說在歐美車壇,從來都沒有真正看得起過這位日本車手。
而張一飛不同,他足夠狂妄,并且用雷諾跟澳島的完美表現,證明了自己的囂張。這種強勢形象,加上媒體的一些推波助瀾,讓很多人都擔心會真的出現一名中國天才車手。
現在張一飛開始流露出頹勢,他們自然是更加高興。
八萬多人的觀眾里面,澳洲加歐美觀眾占據絕大多數,但是依然有幾千人的加油聲音迸發出來,可能幾千人相比較八萬人的總數,并不是那么起眼。
但是他們的聲音,卻無法被掩蓋,他們對于中國車手成功的希翼,同樣無比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