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進入《時代周刊》工作之前,就職于美聯社燕京辦事處,相比較其他國外媒體,算是很了解中國的一批記者。這也就是為什么,選擇托馬斯成為這次的采訪主持人,就是因為他了解中國人。
托馬斯當初在燕京的時候,采訪過不少中國知名人物,其中就包括很多中國運動員。
相比較張一飛,目前中國體制內的運動員,基本上都是一個“模板”,說話都是滴水不漏般的官方回答,生怕被國外媒體抓到什么尾巴,然后影響形象。
對于這一點,眼前這位中國車手,相反毫無顧忌。甚至托馬斯有種感覺,他比自己之前采訪的美國運動員還要直接許多,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所以他很好奇,張一飛知道自己其實是一個異類嗎?
“當然有,而且很多,甚至還有人說我的狂妄態度,抹黑了中國人形象。”
張一飛笑著回了一句,只是這次笑容有點苦澀。
從最早他面對國外冷眼跟嘲笑,表達出強勢回應之后,勸說、指責、甚至是謾罵的聲音就從來都沒有少過。
其實這些聲音,張一飛都能接受,畢竟在這個時代,自己確實算得上是離經叛道的人。
但是有一種,張一飛接受不了!那就是一些貌似“理性”的人,站在“國際”的高度,指責張一飛的囂張言論跟張狂態度,會引發外國人的不滿意,從而影響“國際友人”的看法,甚至是抹黑中國。
對于這一點,張一飛真是嗤之以鼻,老外又不是你爹,你管他們怎么看?
而且話說回來,老外又在乎中國人感情跟怎么看了嗎?
答案是沒有!
就像后世NBA某球隊經理發表腦殘言論,絲毫不顧及中國觀眾這么多年支持跟感情,甚至是贊助商大筆資金贊助,一邊吃中國的,一邊罵中國。
而且就這種腦殘言論,還得到了全美從上到下紛紛支持,完全不在乎中國人怎么想,把那份指手劃腳的傲慢,給演繹的淋漓盡致。
老外之所以喜歡傳統中國人行為方式,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好欺負,是個軟柿子,能讓他們有優越感。畢竟只要腦子沒問題的,都更容易接受認慫、裝孫子的態度。
但這個世界是叢林法則,慫是永遠都得不到真正的尊重!
張一飛就是用自己的言論跟舉動,把一些老外習慣性的迷之優越感,給狠狠踩在地上,然后踐踏的粉碎。
并且通過實力讓他們明白,這個中國人是位強者,你滿不滿意不重要,但必須得尊重,甚至是敬畏!
事實證明,張一飛這一套強者理論,比在國外當老好人跟慫人更有效果。至少歐洲很多觀眾都已經被征服,他們會瘋狂的呼喊著“飛”的名字,認為他是賽道上最強的新人!
“那你對這些言論怎么看?”
“不屑一顧,這種言論根本改變不了什么,而且我相信,未來你們會見到越來越多像我這樣的中國人。”
說到這里的時候,張一飛那種苦澀笑容沒有了,因為他知道隨著新一代年輕人的成長,他們會更加的強大跟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