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印地賽車的主場,絕大多數觀眾也是美國人,但并不代表著,這里沒有F1車迷的存在。
哪怕就如同現場華人觀眾一樣,只有數千人到萬人之間,他們能發出自己的聲音,進行對印地車迷的反駁。
一時間,看臺上陷入了激烈爭吵之中,哪方車迷都不愿意服氣認輸。
這就是話語權的戰爭,只有徹底的分出勝負,一方俯首稱臣,才能終結這場較量!
“舒米,情況怎么樣?”
看到舒馬赫被撞出賽道,法拉利策略組,第一時間就展開詢問。
“不清楚側面外殼如何,但是我沒有熄火,也沒陷入砂石里面,還能繼續跑!”
舒馬赫撞出賽道之后,他豐富的賽事經驗,第一時間就按下了空檔,防止賽車因為踩死剎車而熄火。
并且舒馬赫的運氣也不錯,輪胎沒有陷入到緩沖區的砂石里面,依然慢悠悠的從緩沖區開了出來,重返上賽道。唯一他無法驗證的,就是被維倫紐夫前輪撞擊的車身中段,是否出現了嚴重的損壞。
聽到舒馬赫確定還能跑,法拉利策略組算是松了一口氣,同時彎道鏡頭也對準了舒馬赫的賽車,中段的碳纖維外殼出現了凹陷跟裂痕,但是并沒有破損,代表著氣動外形沒有遭受到很大的破壞。
“舒米,外殼沒有明顯破損,你可以決定是進站還是繼續跑。”
“繼續跑!”
舒馬赫堅定的回了一句,多進站一次,意味著至少十幾秒的時間拖延。
現在自己被維倫紐夫這一撞,已經導致落在了庫特哈德后面,要是再進站一次的話,不一定能追回這個差距。
“好,有問題隨時聯系。”
說完這句話后,布朗掛掉了語音通話,然后一拳砸在桌面上,憤怒的說道:“維倫紐夫絕對是故意的,他加固了前懸架,否則剛才那一撞,他就要進入維修站了!”
F1的設計結構,主要目標就是減重,因此安全系數都是盡可能的低,不會留多少的設計冗余。但是很多車隊或者車手,為了使賽車更加問題,而對賽車結構進行一些針對性調整。
比如說舒馬赫,為了能夠在對抗中不損壞賽車,專門要求增加前橫拉桿的結構強度。這樣雖然會導致單圈性能損失,但對抗性會得到增加,因為舒馬赫知道很多車手為了超越他,可能會使用一些比較極端的操作。
布朗是法拉利設計部門的,他自然知道賽車結構上的特征。
舒馬赫會這樣做,是因為法拉利賽車性能夠強,經得起這點損失,并且他很需要。
英美賽車那拖拉機,怎么可能做這樣損失單圈性能的結構設計?必然維倫紐夫在賽車上有過改動!
F1規定,賽季中途唯一能修改的,就是空氣動力套件。前橫拉桿結構增強,已經屬于車架級別的改動,這是違反賽事規則的行為,賽后一定要向國際汽聯申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