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身體朝后滑出,“唰唰”的聲音在耳畔響起,還有兩架無人機飛抵他的頭上,移動攝像機也從纜繩的一端出發,鏡頭轉動,焦距伸縮,鎖定他的身體。
余樂知道,從現在起,他身體的每一個動作,他的微小失誤,都會通過這幾個攝像頭,傳送到裁判的眼前。
被審視,被比較,然后打出分來。
或許他的整體印象分一開始會很低。
但是沒關系。
他會通過自己的表現,刷新裁判對他的印象
倒滑出發的身體滑過20多度的斜坡,不斷往左側傾斜,直至來到場邊的u形邊緣,身體往上滑出半米高,再落下來。
速度加快了一點。
朝著他計劃的第一個道具滑去。
在這里,等待選手挑戰的道具一共有四個,離地只有30公分的平橋,離地80公分的平橋,并排擺放在最中間的位置。
在這兩個平橋的兩側,分別還有一個3米x3米的斷橋,以及一座彩虹橋。這兩座橋正是余樂打算挑戰的道具。
公園玩法的比賽,自然是選擇更高難度的道具更有優勢。
哪怕你能夠在30公分的平橋上完成450°的上橋,但裁判依舊更愿意選手挑戰270°的彩虹橋。
這是刑世杰說的。
作為國際裁判,他的審判標準一直符合國際主流,在幫助自己國家運動員講解規則問題的時候,也不遺余力。
可惜這次的“歐洲杯”他并沒有分配來擔任裁判。
余樂打算先挑戰斷橋,他在國內的最后一場比賽,在“墻”的前面就是一座斷橋,他為了挑戰“墻”,在這個道具狠下了一番苦功,現在正是完全掌握,狀態正好的時候。
毫無疑問,必須斷橋。
余樂通過u型邊墻,直直來到斷橋一側的平臺上,轉身目測距離,然后猛的一跳。
向左轉體,大于270°上橋。
成功
雙腳穩穩落在橋上,身體不搖不晃,技巧嫻熟,平衡和旋轉能力得到展示。
橋面的光滑和堅硬,讓穿在腳底的滑雪板感覺相當不適,就像木板與鋼鐵撞擊在一起,硬碰硬的觸感,橋面的微小弧度更是加大了在上面站立的難度。
但每一個來到這個賽場的選手,最低的要求都是必須在橋上站穩,并且能夠從頭滑到尾。
站在橋上,并不值得稱贊。
不過余樂上橋后,就挺直脊背的動作還是讓裁判眼前一亮。
脊背挺直不但會顯示出氣質,增加好感度,也會讓裁判覺得你在“橋上”比較從容。
這是高手的做派。
余樂當然不是什么高手,他只是被柴明放縱著,由著他尋找更加適合自己的重心方法,從未要求過他像其他從基礎訓練出來的隊員,進行固定姿勢的平衡技巧。
余樂不需要
過去十二年的訓練,讓他的身體有一套自己的平衡機制,有利于他的發揮,也只適合他。
幸運的是這個上了橋就通過腦袋頂上和脊椎一起找軸心的習慣,也特別的漂亮。
就像踩著沖浪板一樣的姿態,在從容滑到橋尾時,膝蓋只是一曲一繃,身體就筆直的像倒過來旋轉的“竹蜻蜓”似的,倏忽間就來到了第二個橋上。
轉體180
橋上跳
完成的輕松無比
真正練熟了的動作,對于余樂而言,不比吃飯更難。
他對橋上跳這個技巧,太有信心了。
從容落在下半截橋上,余樂又再度站起來,通過頭頂正中找到重心的同時,他身體的每個部件也在以脊椎為主,進行著一系列猶如精密機器一般的調整。
當他再度站直的時候,就代表他的重心已經穩了。
不過也因為他有一個往上站立的過程,因而需要更多一點的時間。身體此時還在橋上,以非常快的速度滑行,一旦距離過短,余樂就無法接連做出更加復雜的動作。
下橋。
余樂只是轉了一個90°,正面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