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體一周。
轉體兩周。
速度快極了,好像他還沒有飛到最高處,就已經完成了這一連串的動作。
爆發力之強。
翻騰之熟練。
連帶著他的轉體也快的如同龍卷風。
便在眾人眼里,尚有余力地完成了大半的空中動作。
偏軸轉體1080。
嗯,有點可惜,看他的速度和完成動作的質量,再來一個轉體,達到1440也還有余力。
但余樂有他自己的想法。
更多的周數他確實轉的出來,但這是坡面障礙技巧運動,抓板是一個很關鍵的動作,余樂總不能仗著自己的會轉圈,每場比賽都翻跟頭吧
抓板動作必須跟上
因而為了保證成功率,余樂就降低了轉體的周數,在更快地完成這個部分后,留下更多的時間去抓板。
這么安排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余樂不打算做安全抓板,他想要在這個旋轉的難度上,去進行一個更高難度的抓板動作。
所以無論是抓板頭還是抓板尾,包括日本抓板這種掏板子內側的動作,都會影響他在空中旋轉的軸心。
他就必須在旋轉之后,留下更多的動作去抓板。
對。
這樣分解出來顯然不夠好。
一個真正的滑雪大神,可以在抓板的同時控制好旋轉的軸心問題,這才是渾然一體。
余樂還不是大神啊
再加上最近都在死磕u型池,他只能盡量恢復和保持國內的水準,一直沒有明顯的進步。
余樂為了保證周數的情況下,上更難度的抓板動作,他只能這樣安排。
身體在旋轉完,開始打開的時候,余樂的身體也從最高處往下落。
十米的高度,完成一次抓板動作足夠了。
他將身體往后彎曲,滑雪板盡量往頭上靠,同時右手擰轉,憑著感覺去摸板尾。
不能回頭。
他的頭必須注視前方,才能夠保證重心的穩定,所以只能靠感覺。
這么做當然有一定的失誤率,在上一場國內的比賽中,周曉陽的卡車司機就有一只手沒有摸到板,這也是他被扣分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他沒有完成,而是以他的能力本可以完成這個動作,卻出現了失誤,所以裁判會扣更多的分。
余樂去抓板尾。
他如果不抓,只是旋轉然后落地,那么這就是他原本的安排,在不了解他的裁判眼里,就會根據他的表現和動作的難度打分。
但他抓了,沒抓到,那就是失誤,裁判會在這個動作的難度基礎上,扣分。
有時候,做了失誤,還不如不做。
這也是很多“保守派”的想法和選擇。
余樂其實也算是“保守派”,他很不喜歡自己滑無法掌握的技巧,然后一次次地失誤,一眼看過去都是無效分。
但這個險他還是愿意冒的。
為什么不呢
他的速度很合適。
旋轉的部分也完成的很完美。
所以在萬事俱備時,他朝后抓一次,必須嘗試一次
雙腳一抬,腳趾一勾,身體后彎,手往后甩。
“噠”
如此美妙的聲音響起,猶如天籟。
摸到了
滑雪板堅硬的手感,穿過厚厚的手套,被他手掌上的神經末梢捕捉,就像被觸動了開關一樣,余樂的手指下意識地一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