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體兩周。
身體就如同快速旋轉的陀螺,黑色的滑雪服團成一團,于是好像邊緣處有烏光在逸散,將他朦朧地包裹。
余樂的爆發力很強。
這是因為他身體太長,完成跳水動作需要的半徑更大,所以他必須一再提高自己的速度,以保證在入水前那短暫的時間里,可以完成更加高難度的動作。
余樂的基礎確實很好。
一周的時間,一個新的場地訓練,他依舊讓自己做出了720的轉體。
沒有摸滑板。
是為了保證可以完成轉體的難度。
這是比賽,哪怕再想拿出高分,也要根據自己的實力考量。
摸板就做不了兩周。
兩周就摸不了板。
在這兩者間,余樂取了一個分數可能會更高一點的動作。
只做兩周轉體。
他有自信
一定可以完成
一個人的自信來自于對自己的了解,那是他的底氣。
余樂的底氣從未有錯,他選擇兩周轉體,就一定會成功。
用著更快的速度轉體兩周,不用考慮摸板,余樂就可以始終保持自己軸心的問題,而且更快速度地完成動作,他的可以更早地進行落地的準備。
u型場地最怕的就是旋轉的位置偏斜,無論是往外多一點,還是外內多一點,都可能導致落地的時候撞上臺沿,或者無法接觸到池壁,最后摔落。
不同的運動,都有它的運動守則,余樂能夠做的,就是在這運動守則上,盡量拿出自己的實力。
他做到了
當他做好落地準備,視野也變得穩定的時候,就像往日里每一次成功的訓練一樣,他在差不多的位置,感受到了滑雪板與池壁撞擊的力量。
從7米飛出,最終垂直落差能有10米的高度落下,直接摔在池底是很疼的。
但如果中途能夠踩在池壁上,在那傾斜的池壁上滑行,雙腳的摩擦力就可以讓選手克服這份沖撞力。
余樂的雙腳在與池壁接觸的瞬間,身體矮了一瞬。
他屈膝緩解這份沖擊,當再度站起來的時候,他便挑戰成功u型池。
很棒
整個過程都很流暢,看不見絲毫的吃力,身體在半空的高度很高,旋轉的姿勢也很優雅,雖說缺少高手滑雪時候玩樂般的從容愉快,但作為一名坡面障礙技巧職業運動員,在這個道具上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
至于摸板
“歐洲杯”畢竟只是個洲際比賽,大神來的多,上限就高,只是下限一直很低,很多選手,只是簡單地通過道具,拿下全程分,就可以拿到一個還不錯的有效分。
余樂這個水平,足以歸類到“專業組”內,也是可圈可點,扭轉了大部分裁判對華國選手的印象。
余樂在順利離開u型池區后,他自我感覺,差不多已經可以放下80的心了,最難的一關已經過去,剩下的都是他已經熟悉的道具,一旦回歸到坡面障礙技巧本身,只要不去挑戰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動作,余樂還挺有自信,一滑到底。
張建坤教練說“有失誤,那就是練的還不夠熟,多練,失敗率就降低了。”
余樂很清楚自己現在能夠熟練掌握的技巧是什么。
他發誓,絕不會讓自己在不應該的難度上摔倒
目光落在前方的“印刷機”跳臺上。
這是一個出場率很高的跳臺。
又長又寬,垂直落差是六米,選手被拋飛上天空的時候,離地最高的時候能有十米。
十米。
一個讓余樂懷念又嘆息的高度。
那無數個日日夜夜奔赴的距離。
他大半的生命,就是由這一個又一個的十米組成,以前是,現在也是,成就了他精彩的一生。
余樂滑上跳臺,身體蓄力,直至飛出。
翻騰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