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樂再度展現出他優秀的旋轉和平衡能力。
固然下橋的450°比上橋的450°更簡單,但在這個賽場上能夠完成這個難度的選手,還是相當有限,只有位于金字塔最頂端的高手才會在賽場上拿出這么穩定的表現。
很好
看好余樂的裁判,很高興能夠看見余樂在第二場,完成更高難度的技巧,對余樂的整體能力又有了一個新的評估。
才轉項滑雪這么點時間,就可以掌握這么高難度的動作,還真是個非常優秀的運動員啊
而且,真的太穩了
余樂完成第一個道具,就往第二個道具滑去。
這個街區有“屋頂”的設計,類似于變形的弧形橋,大賽組希望每個選手都能去挑戰它。
只是,如果已經挑戰成功了一次,再去滑這個道具顯然就是一種重復的動作,除非有更高難度的技巧,分數只會比第一次低。
余樂當然不會再去滑“屋頂”道具。
這一次,他選擇的是一個有一層階梯形狀的平橋。
270°右轉上橋,270°左轉下橋。
麻花
非常的穩,流暢絲滑,無驚無險,輕松完成。
旋轉能力無敵了
余樂落地,在他眼前出現的就是2周四米的跳臺。
也是這個賽道為數不多的兩個跳臺。
但余樂這次沒有選擇跳臺。
他在上一場比賽,已經完成了他能夠做到的最高難度的動作,除非他改變摸板方式,否則分不會更高。
但這顯然不可能。
這個跳臺太矮了,他的速度也不快,所以高度會非常有限,他的爆發力再高,也不可能把這個跳臺動作拆開來做。
與其做重復的動作,或者冒著可能失敗的風險去做自己能力范圍外的動作,余樂只能將目光瞄準兩側的道具。
右側又是一個簡單的梯形平橋,他上一次已經做過了,這一次他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左側的12米長橋。
12米長。
平橋。
冷不丁一看,這應該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具。
只有外行人會這么想。
之所以把最簡單的平橋,設計成12米長,難道只是為了給實力不夠的選手,一個比較簡單的選擇嗎
當然不是。
橋越長,說明裁判希望你在橋上能夠完成的花樣兒越多。
最差也該有個橋上跳的動作吧
而且這個橋設計成這樣,還有一個明顯的暗示。
這是一個非常適合做大災難的橋。
大災難,選手需要在足夠的速度支撐下,從側面上橋,并且飛行過最少6米的距離,之后穩穩落在橋上。
非常難。
橋上的腳感不同,更光滑,一旦重心有絲毫的偏斜,這個動作就會失敗。
飛行最少6米啊
這個距離太依賴選手的判斷力,和尋找重心的能力了。
余樂在國內的比賽里做過大災難,但這個動作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上次做的時候他落地就發生過失誤,險些騎在橋尾上。
這一次,他也不會更好。
來到奧國后,他一直在適應當地的環境,等接觸到賽道訓練,他又一直在學習u型場地,幾乎沒有練過大災難。
如今選擇這么一個道具,并且打算去完成大災難的余樂,也算是一次冒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