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樂對這個跳臺也沒什么想法。
上一把他倒是想著自己前半截滑的不錯,速度和狀態都那么好,不如乘勝追擊,拿出一個難度至少1260,也就是三周半的技巧動作,試試看自己有沒有沖擊決賽的實力。
然后他就摔倒了。
只有29分啊
前面白瞎那么大的力氣了
畢竟是余樂的第一次s級賽場,摔倒一次,銳氣就被削掉了一截。
這一次他必須降低要求,只要完成一個1080就好。
跳臺的小分低一點沒關系,要保全程分啊
余樂還惦記著他在“歐洲杯”拿到的那個36分的全程分,如果能夠完成一個絲滑般流暢的比賽,哪怕31、2分也好,都大大地增加了自己進入決賽的可能。
所以一個向后翻騰360左側的720°轉體在轉瞬間完成。
在這個賽場上,非常普通的一個技術動作,唯一的一個加分項就是余樂在完成翻騰動作后,做左側轉體的時候,他的左手抓在了同側板的內側,一個單手的日本抓板。
但落地并不是十分的干凈,雪板接觸到地面的瞬間,他的身體往下蹲了一下,雖說身體沒有任何地方觸碰到雪面,但過深的蹲位,還是會讓裁判減少一點點這個跳臺的小分。
就是不知道全程分會有多少影響。
余樂能夠接受少上1分,他對全程分的心理預期也降到了30、1分。
算了,30分就很好。
畢竟是s級的賽場,裁判打分會變得更加嚴謹,而且同期對比下來,以目前余樂的實力,也不算特別突出的那一個。
不再去想。
前方還剩下最后一個跳臺。
同樣的,寬3米高6米的跳臺,連印鈔機跳臺都不設計一個,大大減少了比賽的觀賞性好不好。
這不是余樂的吐槽。
是來自于廣大選手的集體吐槽。
街區設計的有多么多的亮點,跳臺就有多么的簡單無聊。
大賽組就這么設計了,又能怎么辦。
小心應對,做好自己就行了唄。
余樂在第一輪沒能完成這個跳臺,就提前結束了比賽。
這是他在比賽中第一次挑戰這個跳臺。
既然在上一個跳臺就選擇了優先保證全程分,余樂在這個跳臺也就不打算沖擊更高的積分。
他想要完成一個完整的比賽,至少讓他的第一次s級比賽,拿到一個有效分。
所以別的不說,就來一個他比較擅長的吧。
從跳臺飛出去,余樂向前翻騰。
同時,他的雙手抓在了雪鞋前三厘米左右的位置。
對
這就不是安全抓板了
看起來是卡車司機抓板。
實際上余樂抓的卻是靠近板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