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原來余樂把這座橋當成跳臺在用了嗎
他在橋上完成了一個左側一周的翻騰以及一個280度的轉體動作
正面落地
很穩
身體不搖不晃,只是輕微地下壓了一下,很快就恢復到最標準的滑雪姿勢,向著下一個街區沖去。
觀眾席的掌聲再次響起,每個人都看的津津有味,主項運動員和非主項運動員的能力差距一目了然。
“帥”
“我以為他會滑那個長橋,沒想到這個選擇更棒。”
“他在鐵橋上的表現太從容了,而且為什么他可以在橋上站的那么筆直,就像個紳士,和約拿完全不一樣。”
“我今天下午去網上找過他的視頻,他可是世界杯第五名。”
“才第五名我覺得他可以拿冠軍。”
“或許今年這個愿望就可是成真,今天是他從跳水轉項的第400天。”
“400天,等等,跳水”
余樂在那掌聲和議論聲中,來到了第三個橋。
這里難度加大了很多,出現了弧形橋,還有一面“墻”,當然也有最簡單的平橋道具。
不需要猶豫,余樂直接就選擇了弧線橋,他從側面上橋,便是一道弧光閃過,猶如黑夜里的閃電,在天與地間辟出一座天梯,剎那間的驚鴻,繼而在眼底留下深深的殘光烙印。
旋轉,270°,落地。
朝著“墻”斜斜地沖了過去。
“那是弧形橋嗎我還以為只是平橋,他過的也太輕松了。”
“弧形橋真的很難,我上去不到一秒就會掉下來。”
“這就是專業和非專業的差別。”
“不,這是專業和觀眾的差別,看見他的展示,我覺得我還是適合坐在這里哦帥”
余樂從墻上飛躍了過去。
這一次他沒有像預賽的時候,在倒立過墻的時候做一個單手撐的動作,他選擇的是一個一周半的右側轉體。
不是很難,但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反向落地,以倒滑的方式挑戰第一個跳臺。
在成為自由式滑雪運動員的第400多天,余樂在坡面障礙技巧的雪道上,越來越從容,兩周以內的技巧動作的正反面落地,簡直就是信手拈來。
他從容平穩地落在地上,這過于輕松的姿態,甚至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想要看見點什么,比如搖晃一下,或者扶一下雪,太輕松了,反而看不出難度,就好像誰都可以去做一樣。
但事實上,能夠做到余樂這個程度的人并不多,全世界能達到的兩只手都能數過來,正是因為能力足夠強,才會舉重若輕,仿佛簡單。
余樂倒滑落地的同時,也完成了他三個街區的挑戰,賽程過半,剩下就是連續的三個跳臺。
他的街區的難度不算高,當然也不低,之所以沒有去做自己能力極限的動作,也是為了確保可以先拿到一個有效分,以及在沒有失誤的情況下將速度積累到極致,將更多的力量用在跳臺區。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余樂的體能提高了很多,這讓他在道具區做動作更加穩定。
但是過快增長的速度,也為他的跳臺部分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其他人看不出來,至少余樂無論是大跳臺,還是坡面障礙技巧的預賽,無一不展示出他過人的跳臺能力。
只有余樂自己知道,他一直有些收著,在用自己熟悉的力度去完成技巧,雖然差了一點,總比用增加的那部分做動作,卻無法穩定落地,導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