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跳過兩個一米的簡直就像是雪丘一樣的跳臺后,余樂終于來到了賽道上,第一個正式的規范的跳臺。
很簡單的一個“印鈔機跳臺”,又寬又長,高有4米,選手可以輕松借助寬大的跳板,進行一個偏軸跳躍,如果技術好,還可以“偷周”,只要沒有抵達裁判判定的“減周”數值,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平白獲得90°的額外周數。
余樂也打算做偏軸動作。
他已經把偏軸練出來了,現在就是展示的機會。
這個賽季,他必須要讓裁判記住他的全面性,完成“技術儲備”。雖然他更擅長向前向后的翻騰。
雙腳控制滑雪板的方向,在跳臺上滑出一個悠長的弧線,在滑行的過程里,身體已經做好了擰轉的準備。
雙腿好像變成了彈簧,壓縮,再壓縮,同時還向一個方向擰著,復雜的力量在身體里形成精密的控制,直至來到跳臺的邊緣。
余樂向上一跳。
飛起來了
這是一個左側的偏軸轉體。
他在半空中,身體蜷縮成一個足夠緊,卻又依稀放松的姿態,同時手已經摸到了滑雪板的板頭三分之一處,在那旋轉拉拽的過程里,神奇的身體控制力,雙腳竟然沒有絲毫的分開。
大大地治愈了強迫癥。
就連裁判看著都覺得格外的舒適。
他在半空轉體,上升的過程就輕松完成了一周,在抵達最高處的同時,又完成了一周。
已經轉了兩周,對于一個4米的兩周臺而言,這并不算什么能力,但他跳的真的很高,飛的也很遠,這說明他在之前的速度很快,在街區里沒有丟掉速度,也就是說沒有出現失誤。
非常穩定的發揮,流暢地一路滑下來,到目前為止,都無錯可挑。
裁判們都清楚,余樂不會因為是兩周臺,就被限制發揮,他已經還有后面的動作。
果然。
在兩周之后,余樂從最高處落下來的時候,他又再度轉了一圈。
往下落的過程,伴隨著余樂同方向的旋轉,讓頻率有著微妙的契合,也讓明明速度同樣快的偏軸,好像被拉長了一倍。
裁判們的眼球,簡直就跟著余樂的身體,在眼前那巨大的屏幕上,從右邊轉到了左邊。
3周
很好
能在兩周臺上完成三周,余樂確實已經具備了一名“頂尖選手”應該具備的能力。
然而這還沒有完。
偏軸轉體的落地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就是選手無論往哪邊轉,最后基本都是橫在雪上,所以想要完美的落地,就還要加上一個小角度的轉體。
這個轉體就變得很關鍵。
是朝前面轉,降低難度,正面落地呢還是朝畫面轉,提高難度的同時,去努力獲得更高的分數呢
余樂顯然選擇的是后者。
到了他這個級別,參加這樣的比賽,無論怎么滑都能夠進入決賽,自然就會考慮怎么做,才能獲得更高的積分。
尤其是這么簡單的賽道,在被限制了能力之后,余樂就更渴望展示自己,盡情的嘗試。
三周偏軸轉體。
90°轉體。
反向落地。
落地的時候,身體還是晃了一下,但很快,余樂就控制住了。
這個動作對他而言不算最頂尖的難度,只是在兩周臺去完成,無論怎么努力,身體都不可能在這個高度上,完成1170°的空中技巧。
展開的時間太短了,倉促的落地就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小問題。
但沒關系,余樂的平衡力很強。
倒滑落地,高速滑行,再加上身體不自然的彎曲,在這樣的程度下,余樂還是只往前晃了一下,繼而又重新站穩,如同巨人一般,再次站得挺直。
裁判們的臉上出現了笑容,大概是對余樂有了期待吧,所以在余樂去勉強嘗試這個難度的時候,他們都跟著一起緊張了起來,臉上有著自己都不知道的緊繃表情。但是當余樂完成,并且順利落地后,這些緊張感又紛紛化成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