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婷在以賽亞那里也有資料,在前年譚季曾經在他那里定制了一副雪板送給譚婷,譚婷這兩年的身材幾乎沒有變化,也沒有任何不良的小習慣,所以也很好定制。
剩下的張佳和何宇齊耽擱的時間就比較多,如果想要做到最好,他們就要不停的保持最好的狀態展示給以賽亞。可惜他們顯然沒有余樂那樣的精力和專注力,所以在他們的成功率開始降低,難度也再也無法提高后,以賽亞果斷叫停了。
以賽亞在離開前,最后對柴明說道“聽說余樂是你從跳水隊挖過來的,我必須得說你做的很對,他各方面的狀態都太適合實現一名教練的夢想。
我很愿意為他定制雪板,我有種預感,他的終點絕對比我們期待的還有高,他會成長到讓我們驕傲,讓全世界都驚嘆的程度。”
柴明揚了揚眉,若有所思。
繼而目光上揚,落在一處位置,空茫的視線像是穿透空間,落在了那個獨自在訓練房里訓練的人。
余樂今天在訓練房。
只有一個人。
但柴明永遠都不需要擔心他會做的不好,反而會擔心他不愛惜身體,過量訓練。
這樣的擔憂,迄今為止,確實只有余樂一個人。
以賽亞離開后,余樂就一直在陸地上進行體能,以及陸地技巧的訓練。
十一期間,隊里沒有放假,只是在假期讓大家休息了一天,十月二號就又開始恢復訓練,不間斷的訓練讓隊里的氣氛有點不太好。
縱然知道冬奧會的重要性,但是身體的疲憊會影響情緒,下了訓練隊里難免都會有些抱怨。
柴明知道,但也不能停。
只能敦促理療組的工作人員,每天盡可能的幫助隊員恢復身體,餐廳方面也加大了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晚上的夜宵甚至會送到房間里。
等到十月三號的時候,就有些家長們,陸陸續續的被教練邀請了過來。
孩子不能回家過節,為了緩解他們思鄉的情緒,就只能邀請有空的家長們過來,陪陪孩子。
教職員工的宿舍,沒有住人的房間全部開放,設為“探親房”。
余樂的父母就是第一批過來的家長,隊里給安排在一樓兩室的探親房里,兩口子過來前都打聽清楚了,所以還背了鍋碗瓢盆,就為了過來的時候能給余樂做一頓飽含“父母愛”的愛心餐。
余樂到是早就和父母聯系過,知道他們過來的時間,但訓練任務重,也沒辦法去接機。他自律性又強,非得把今天定下的任務練完,所以明明就在訓練中心內,余樂竟拖到了其他隊員都回來,他還沒能結束訓練。
余樂的情況倒是有路未方說明,所以看見接送隊員的通勤車回來,余爸爸和余媽媽就知道兒子也差不多快回來,在屋里開始張羅晚餐。
他們帶了些料理工具過來,但肉類明令禁止不能帶過來,所以食材直接去餐廳拿就好,兩口子這輩子過的省心又驕傲,基本沒怎么為兒子勞累過,因而晚餐就做的特別用心。
食物的香氣在屋里彌漫的時候,余樂頂著一頭的汗水敲響了探親房的門。
余爸爸是一路小跑去開了門,就看見了門外練的臉蛋紅撲撲,精神抖擻的兒子。
金秋十月,蛤喇子雪山已經在釋放冷氣,從山上吹下的涼風,卷走了夏季的酷熱,在這里早晚需要穿上一件外套。
余樂長期住宿舍,吃穿都不用愁,但來自父母的愛卻是他惦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