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網址26
“陛下,屬下還是要為李振說句話”羅大同猶豫了下,還是言道,“陛下,李振是為掩護前沿布置的兵力后撤,親自領軍斷后,與敵力戰而死,其身負刀傷十余處,三處中箭,只因一處刀傷在背后,便被兵部功曹認為其怯敵之嫌;又稱其身為司馬臨敵處置失當,將負責斷后之軍置于險地,造成數十人傷亡,自己兵敗身死,理應問責。使之請封的折子被門下省封駁,以待罪之身返鄉下葬,請陛下為其做主”
“請陛下為李將軍做主”羅大同說完,遠征軍中的眾將齊聲向皇帝施禮道。
“此事朕已經知道,也看過你們和兵部分別送上的戰報,其中確有爭議。但并沒有被門下省封駁,而是慎重起見會重新調查后再議。”趙昺沉吟片刻又道,“朕可能會讓諸位失望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軍中也有制度,朕雖為一國之君,但也不能擅自干涉司法,強行下旨封敕。”
“李振追隨陛下多年,當知其為人,斷不會有怯敵行為。且其親領一營之兵斷后,與十數倍追擊之地血戰,可當諸部皆安然回撤后,自己卻深陷重圍。但他依然當先開路,領余部突圍,后身受重傷,自感無力突圍,為免連累他人才返身殺回擊敵,力戰而亡,還請陛下明斷”劉文俊向上施禮不甘地道。
“我此次前來檀州,非是以皇帝身份來全什么君臣之情,而是為盡袍澤之誼。不論其是有功,或是有過,皆無關緊要,想的只是當年危難之際,吾與其同吃一鍋糙米飯,同乘一艘船,一起經歷血雨腥風,彼此間不離不棄的義氣,肝膽相照的情誼。”趙昺沒有答復其的請求,只是表明自己的來意。
“陛下,李振忠肝義膽,為國披肝瀝血,英名豈能容那些宵小玷污”羅大同再次施禮道。
“我也相信李振絕非懦夫,其能在危機之時挺身而出親臨戰陣,將前沿各部安然撤回,且又主動領軍斷后,正是嚴守攻則相護,退則相守的軍中鐵律”趙昺言道,“李振陣亡真相自當明察,但我也不能因私廢公,擅自決斷。但其中若有挾私報復,栽贓誣陷之事,吾也不會坐視不理的,必會還其公道。”
“陛下英明,定能還李將軍清白”劉文俊見陛下言及于此,知道當下陛下其實也很為難,現在強行平息爭議,敕封李振會惹人非議,引發更多的不公,讓眾臣不服。更重要的是因為此事已經引起遠征軍官兵的憤懣,導致軍心不穩,而陛下前來吊唁起碼能夠安撫住官兵的情緒,提振因失利低迷的士氣。
“何時起靈”趙昺見眾將再無人不服,看向劉文俊問道。
“稟陛下,定于明日卯時起靈離營,前往水軍營地,由遠征軍戰艦護送靈柩回臨安停靈,待有了定論,再選地擇期下葬”劉文俊回答道。
“嗯,總算沒有來晚。”趙昺點點頭道,“今晚我為李振守靈,麻煩諸位預備些應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