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連日行軍,鞍馬勞頓,還是休息一晚吧”劉文俊勸阻道。
“不必了,當年我孤身前往行朝繼承大統,李振等人晝夜不眠,刀不離身,十數日不解甲護衛左右,我陪他一夜又算得了什么”趙昺擺手道。
“屬下遵諭”劉文俊深施一禮,堂上眾人也皆行禮。
按照宋之禮制,喪禮有著繁瑣的儀式和制度,如果死者是高官要員或功勛卓著者,皇帝往往會過問其喪事,派遣官員前去擔任護喪,主持喪事。如果死者沒有合適的繼承人,皇帝還會安排使臣為喪家主持各種事務。這種皇帝親自過問護喪人選的禮儀,表現了君臣之間的和諧親睦,皇帝對于死去官員的重視和慰問,對于死者親屬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榮耀。
但當下是戰時,又無親屬在旁。加之對李振陣亡之事尚有爭議,是賞是罰也無定論。再有當下只是移靈返鄉,回鄉之后才會擇地入土安葬,這也導致難以偱制治喪,且大戰在即便一切只能從簡,暫由軍中同僚負責操辦。當下皇帝親臨祭奠便又不同,起碼規格上無形中就提高了不知幾個等級,這可不只是官階所能比擬的。
隨后有主持喪事的官員上前向趙昺稟告了當前的安排,以及喪葬所用之物。他聽后對以李振當前品階治喪沒有異議,但準將其印信入棺隨葬,其余諸事待查明后,再按照相應官階和封號追加,依禮埋葬。
當然古代吊唁也要上禮錢,只是這個時候叫做賻赗。按照古禮兩者有所差異,但在兩宋時期,喪葬典禮中“賻”與“赗”的區分則不是特別明確。一股即以“賻赗”一詞涵蓋所有吊喪的人贈送給喪家的財物。
官員離世,皇帝也會按照其品級和感情薄厚給予賞賜,可以是金錢、絲帛、土地、宅院、糧食等等,但多數是金錢。趙昺遠來,有些東西不便攜帶,便賜下黃金千兩,這個額度按照禮制也夠得上本朝舊時一個節度使的身份了,所以這份禮不輕,抬高了李振地位的同時,來日封敕也不會低于此。
待準備就緒,趙昺在眾將的護送下來到設置在衙署后堂,堂外護靈的軍卒衣甲外罩縞衣,白色靈幡隨風亂舞。靈堂內皆縞素,他來到靈前已經是雙眼含淚,嘴唇不住的顫抖,隨行侍衛擺上一套攜來的金銀酒具、盤盞,擺上一應貢品。
有陪靈軍將將點燃的香火呈上,趙昺拜了三拜將香插入香爐,又灑酒為祭,燃了紙錢。一應祭禮完畢,他步入靈后,看見李振棺木悲慟難抑,輕撫棺蓋不禁淚流滿面,無聲的痛哭。眾將見皇帝背對他們,雙肩不住的顫抖,顯然是悲傷之極,大家無不淚流,心中對皇帝如此重情重義無不感動。
好一陣,趙昺才收了眼淚,推開棺蓋見其面色如生,音容笑貌又浮現眼前。他解下腰懸的佩刀,將之放于李振右手邊,又解下身披的大氅覆于其身上,為其正了正軍帽,退后一步抬手鄭重行了個軍禮,宛如當年送其出征一般。可想著此別已是陰陽遠隔再難相見,而其壯志未酬身先死,眼淚又無聲的滑下他的臉頰,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