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各懷心思,闊闊出對檀州的攻擊便顯得不溫不火,他要保持實力先應對高滅里,若是其堅持不肯,那就只有來硬的,挾持其向遼西而去。因此他召集幾個心腹在陣前密議,要他們做好應變的準備,加強對高滅里的監視
此夜,戰事倉促結束,但是元軍大營中卻并不平靜。高滅里一邊遣使向大都請旨回京,一邊向居庸關方向派出多路偵騎察明情況,又以親信監視寧遠王的動向。同時讓自己所屬各部整理行裝,以便情況有變隨時可以撤軍,與敵脫離。
闊闊出當然也沒有閑著,他暗自調動偵騎向周邊搜素,試圖尋找一條可以繞過檀州的路徑。同時也在監視高滅里所部,以備其會搶先動手鏟除自己這個叛逆,當然也在暗自部署一旦時機成熟便控制高滅里,奪得軍權。
雙方在相互提防中度過了一夜,在清晨偵騎陸續回返,報告返程的路上未發現南軍蹤跡,但也從逃散的居庸關守軍口中獲知關城失守的消息,奪關后的南軍自南口南下正在攻打榆河關,并沒有分兵北上支援檀州的意圖,可以斷定他們的目標是大都。
到中午時分,探查順義方向情況的偵騎也有消息送回,稱南軍通州大營已經遣軍強渡榆河,正在攻打大都城外己方堡寨,欲掃清大都城外的據點,收緊包圍圈,準備完成對大都的包圍。可以表明他們自此方向回城的道路并不好走,也許會與南軍有一番激戰才能成功入城。
至于請旨的信使無論走哪條路皆無法在一日之內帶回旨意,所以他們無法得到明確的命令,這導致兩人又是一場爭吵。高滅里以為當前的形勢下回援大都城勢在必行,現在打通出塞道路已經沒有意義,即便無法得到旨意也要先行撤軍,否則他們將被截在城外進退不得,被困死在此。
闊闊出堅持無旨不能撤兵,且以為打通出塞的道路依然具有意義,這樣可以為勤王軍開辟道路。而大汗以為大都城難以堅守,決定棄城突圍,重歸草原,那么這條出塞的道路就極為重要。若是他們放棄當前的任務歸城,則等于將大汗置于死地。
他們固執己見,爭執的很厲害,誰也說服不了誰。但雙方還能保持著冷靜和克制,他們皆知在對方有準備的情況下,誰也沒有把握在火拼中一舉拿下對方,而兩敗俱傷,得利的只能是宋軍,他們所以誰也不敢輕易動手。
可此時一個消息傳來讓兩人不得不放下恩怨,又重新團結在一起。有南軍突然出現在他們的后方,并突襲了渤海寨,現在雙方陷入激戰。而渤海寨不僅是他們回城的必經之路,那里還是他們的屯糧之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設想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