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將頭發給剃了在軍中引發軒然大波,有驚恐不安者,有上諫規勸者,還有暗中腹誹者。反正是贊成者少,反對者多,皆對皇帝此大逆不道,有悖天倫的行為多有微詞。當然也有不以為然者,而這些人則多為皇帝的身邊人,勸說兩句也是輕描淡寫,他們早已對其作出離經叛道的行為習以為常。
作為當事人的趙昺卻對種種議論表現出少有的平常心,并不十分在意。他剛來到這個世界,其實對于滿頭長發感到不滿。
首先是梳洗十分麻煩,洗個頭都要半天時間,他到現在也不能熟練的自己束發,當然這些平日也皆有宮女和小黃門們代勞。但是一旦出征就多有不便,趕上戰事緊急哪有時間精心打理,導致頭皮瘙癢還是小事,讓他最難受的是會因此多幾只御虱在頭發里亂竄。
其次,在現代社會頭發多是彰顯個性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現,留什么樣的頭發全在自己的喜好,并沒有太多的寓意。但男子留個披肩長發,或是頂個發髻,還是讓人覺得不舒服,甚至會被打上異類的標簽,走在大街上讓人側目,反正不是社會的主流。
再有,趙昺就是心理有些難以接受,他畢竟來自現代社會,總覺的男人留長發總有些娘娘腔,不若短發能彰顯男人的氣質。所以他早就想把長發剪了,可是當下的社會不允許,即便是皇帝也會被當做異類,但這次出行讓他頗受困擾,一氣之下就將煩惱絲給剪短了。
趙昺忍了這么多年才敢把頭發剪了,從中也有諸多的不得已,因為在這個年代頭發不僅僅是頭發,而是有著諸多含義,讓他也不敢輕動,直到現在忍無可忍才下了狠手。他既然做了,自然也做好了遭受輿論的討伐,老臣們的勸諫,也許還有太后家法懲治的準備。
同時想想幾根青絲讓一位皇帝憋屈了二十年,這是因為趙昺也知道在古代頭發不僅僅關乎儀表問題,其中有著諸多的含義,甚至可以說代表生命。
說到以發代命,現代人首先想起的就是一代奸雄曹操,其為了防止行軍卒踩踏麥田,發布了踐踏麥田者斬的命令。可偏偏他的戰馬受驚竄到了麥田里,按律當斬,他最后卻也割發代首。因而后人就以此來攻擊曹操,稱其假惺惺,毫無誠信,搞特殊化。
不過趙昺到了這個時代受到教育才知道以此討伐老曹,他卻是有些冤枉,因為在他之前就有位大人物這么干過,其不過是效仿而已。而這位大人物就是上古明君商湯,其的在歷史中的地位比老曹可高多了,但是在后人眼中如此做卻頗受贊賞。
據書傳記載,湯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卜曰“當以人為禱。”湯便把自己的頭發、指甲作祭品祈天,于是天降甘霖,方數千里。在這里,湯其實用頭發替代了自身。可見華夏民族在遠古時期人們就認為,頭發可以代表人的整體,湯以犧牲自我而求雨,體現了很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