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初步形成了長江東西航運和南北運輸的格局態勢。至秦始皇南征嶺南時,為了支援前線的作戰,他決意命人開鑿靈渠,貫通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利用這條航運通道運輸兵員和漕糧抵達戰爭前線,用長江干支流的水道運輸糧食物資開啟了封建王朝的漕運大幕。
劉邦建漢,政治中心地處于西北的關中地區,而首都的稅收征糧都是依賴于黃河中下游。將糧食運輸到首都長安,走黃河則會遭遇三門峽的巨大落差,陸路運輸損耗巨大。因此采取利用長江水道,先從淮泗水系南下進入長江,再回溯長江進入漢江,最終從漢中將糧食轉運到長安。
漢廷以這條航道為基底,將長江的干支流為延伸,串聯起了關中與山東,西北與南方區域間的交流,從而實現糧食的長途高效安全,成為了漢王朝實行漕糧運輸的方法,從此也成為了之后封建王朝糧食運輸的主要方式,同時實現了對全國的有效掌控。
隋合南北,隋煬帝修筑京杭大運河,南北航運徹底貫通。來自江南地區的糧食、特產經由運河直接轉運黃河,最終運抵黃河流域。而河北地區的稅糧、貨物也由大運河或運抵洛陽,或運送南方。宋都開封城更是全國的航運樞紐和貿易中心,利用居運河之中的區位優勢將南北地區的貨物、財富集中在了京師。
大運河與長江的連通所帶來的還有全國物流的航運干道。上游巴蜀地區的人民采用了掛帆拉纖的方法,結合不同江段的特點變化,實現了“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快捷航運。而對于長江下游江面寬廣風浪大的危險,在利用江心洲與河岸的狹窄河道的同時,通過開鑿河岸邊的人工狹小河道來提高航運的安全性。
對于南方地區,湘江和贛江發源自嶺南和武夷山,連接到了南部邊陲地帶。利用這兩條支流,北方可以南下進入嶺南和福建,或通過在南京溯流而上在九江轉入贛江,翻越大庾嶺到達廣州。而南疆的產物也可以沿著這兩條江流進入長江中游地區,進而轉運到全國各地。
宋廷早已經控制了長江水域的航道,現下又占領了黃河流域,完全可以實現利用兩條主要河流構成的基干航線,對全國領域內的物資調動,將東南和西南,甚至川蜀地區征集的糧食運到中原。而當下趙昺就是利用舊運河將糧草運往洛陽,以此為轉運基地供應西征軍的糧草輜重。
當前趙昺的所圖已經不是中原,而是全國,他仍然需要為出塞做準備,而如何將糧食物資運到草原同樣需要解決。他遣熱氣球時常飛越大都城,其實不止是偵察城內情況,同時也是從空中考察周邊的河流走向和水域分布情況。
如今勘察漸漸進入尾聲,趙昺要完成忽必烈的未竟事業,在他的建議下工部已經著手開辟通往大都城下的運河。而那些十萬戰俘就是修河的免費勞動力,當下幾座船閘修建完畢,通惠河的雛形已經呈現出來。也許等大都城被攻下時,就可以實現貫通,把物資源源不斷的運進城內,成為經略草原的物資基地,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