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處境相仿,也許是被劉因的言語觸動,也許只是想尋一個人傾訴煩悶,或是想向這位大儒討教。脫歡并沒有就此告別,而是相邀只有一面之緣的大儒到前邊的涼亭中敘話,待其應允后,遣隨從取來茶具,在亭中烹茶聊天。
忽必烈執掌漢地后崇尚漢學,重用漢臣,脫歡自幼曾接受漢儒的教導,談不上精通漢學,卻也飽受熏陶,且成年后又鎮撫江南十余年,又與江南士人多有往來。所以雖不擅于詩詞歌賦,但也不至于露怯,兩人倒也詳談甚歡。
“先生,南朝皇帝此次召集軍中眾將議事,是不是要拒絕和議,準備攻城了”兩人談了會兒風花雪月,江南景色,漸漸熟稔,脫歡便將話題轉向最為關心的問題。
“吾不過一個囚徒,怎可能獲知如此機密大事”劉因攤手苦笑道,“不過,這些人已經在行營中住了數天,若無大的變故,看情形似有攻城的跡象。”
“哦,如此說本王只怕要與先生為伴,在此住上些日子了”脫歡臉色極為難看地道。
“說句不好聽的話,我朝在圍城之前,早應退出中原,前往草原尚有存國之本,而今被困在孤城中,已然沒有了回旋的余地”劉因嘆氣道。
“不瞞先生,本王前來就是商討割讓中原諸地,稱臣退往草原之事,現在尚未回話”脫歡言道,他明白此事算不得機密,讓劉因知曉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可以從其處探探口風。
“為時晚矣”劉因長嘆道。
“先生何來此言”雖有心理準備,可脫歡聽其話風還是十分震驚地道,“當前城中有精兵數十萬,糧草充足,想要攻破城池絕非易事。再者我朝尚據有西北和關中,又有萬里草原,尚可動員百萬之兵勤王,南朝未必就能滅亡我朝。”
“殿下尚不知南朝大軍已經攻入西北,擊潰鞏昌西來之軍,奪占潼關,攻陷長安,控制了關中平原嗎”劉因驚詫地反問道。
“大都已經被圍半年了,四方消息斷絕,而本王不過是一閑散王公,此等事情也不會告之”脫歡聽罷怔了片刻才道。
“我記的是在五月時,有消息傳至行營稱隴州汪氏率十萬大軍東來勤王,途中不斷收攏各地兵將,號稱三十萬兵逼長安。南朝皇帝獲知后,從大都、河南和川蜀分調三路大軍出兵阻擋汪氏大軍,攻略西北和關中。”劉因回想著前時的事情道。
“哦,其間還有此等事情。先生又是如何獲知西北已失呢”脫歡問道。
“戰事詳情,南朝自然不會告訴我,可前時各處信使陸續前來行營稟告軍情,他們尚未進行營大門便高呼大捷,我不想知道都不可能”劉因有些無奈地笑道,“最先是自大都出兵的兵馬,他們經山西入陜,自風陵渡口偷渡成功,越過潼關天險,守軍后路被斷被迫請降;隨之自河南進軍所部搶先到達長安,擋住汪氏大軍,之后與前部合兵一處奪占了長安;而川蜀之兵自漢中出兵,直驅隴州抄了汪氏的老巢”,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