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著認真做夢的兩人,趙昺既覺得好笑,又覺得茫然,自己謀劃了多日的東西,卻需要借助裝神弄鬼來實現,真是悲哀。而對于劉黻和應節嚴這些掌握國家大事的高級干部和知識分子也崇信鬼神,他也是深感不安,擔心一旦形成遇事則問鬼神的習慣絕非是什么好事,這將會影響到他們的判斷力,從而做出不恰當的決策。
趙昺的擔心無可厚非,可其實他還是犯了主觀主義錯誤,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中還是有故事的。應節嚴自幼天資聰慧,傳言是因其母有孕,夢到一個紫袍玉帶老者乘白虬而下,醒后便生下他,因此其小名夢辰。而這個傳言讓應節嚴自幼潛意識中產生了鬼神可畏的心理,且趙昺給他的驚奇和震撼太多了,已經不能用常識來解釋,也只能歸結于其得到了神人點化和幫助,從而也讓趙昺產生了誤會。
“吾以為這管鮑是指管仲和鮑叔牙二人,但這分馬又當何解呢大人可知其中典故。”劉黻皺著眉頭琢磨了一會兒,依然不得頭緒,問沉思中的應節嚴。
“聲伯所言不錯,管鮑應指此二人,他們傾心相交傳為佳話,而二人分馬的典故卻未見史載,是否指他們分別輔佐公子白與公子糾之事”應節嚴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嗯,分馬也可暗指分道揚鑣之意,如此解釋也算恰當。”劉黻點頭道,十分贊同。
此時的趙昺只有聽的份兒,不過卻變成了看熱鬧的心理,想看看他們到底能將自己胡謅的兩句順口溜做出什么樣的解釋。而管鮑之交的典故他是知道的,是說當初二人一起做生意,管仲出小錢而分大頭;幫鮑叔牙出好幾次主意,卻都幫倒忙;后來倆人都從政領兵出征,打仗的時候管仲就第一件事就是逃跑。
別人問鮑叔牙,說你怎么和這么一個玩意當朋友啊鮑叔牙說,管仲家有老母,他偷錢回去是侍奉老母,他逃跑也是怕自己死了沒人照顧老母,這有什么過錯呢管仲聽說后就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所以大家就把這種知心朋友稱為管鮑之交。
當時,齊國的國君襄公沒有兒子,只有兩個異母兄弟。一個是公子糾,母親是魯國人;一個是公子小白,母親是衛國人。有一天,管仲對鮑叔牙說“依我看將來繼位當國君的,不是公子糾就是公子小白,我和你每人輔佐一個吧。”鮑叔牙同意管仲的主意,分別把寶壓在兩人身上。從此,管仲當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師。
齊襄公十分殘暴昏庸,朝政很亂,公子們為了避禍,紛紛逃到別的國家等待機會。管仲輔佐在魯國居住的公子糾,而鮑叔牙則在莒國侍奉另一個齊國公子小白。后來齊國發生內亂,大臣公孫無知殺死了齊襄公,奪了君位。不到一個月,公孫無知又被大臣們殺死了。齊國有些大臣暗地派使者去莒國迎接公子小白回齊國即位。
魯莊公聽到這個消息,決定親自率領三百輛兵車,用曹沫為大將,護送公子糾回齊國。他先讓管仲帶一部分兵馬在路上去攔截公子小白。他帶著三十輛兵車,日夜兼程,追趕公子小白。可追上后發現對方人多,他怕打不過便施緩兵之計,往回走的時候突然回身射了公子白一箭。生死之間公子白也是腦洞大開,他怕管仲再射箭,急中生智,把舌頭咬破,假裝吐血而死。
忙亂中大家也都被小白瞞住了。直到管仲走遠了,他才睜開眼坐起來。鮑叔牙說“我們得快跑,說不定管仲還會回來。”于是,公子小白換了衣服,坐在有篷的車里,抄小路趕到了齊國都城臨淄。管仲卻以為自己得計,認為小白一定死了,便回去向魯莊公報告。魯莊公聽說小白已經死了,慶賀一番后才帶著公子糾,慢慢悠悠地向齊國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