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中國的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在整個國家中擁有絕對的權力。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因此皇帝可以為所欲為無所顧忌。就連西方的孟德斯鳩在其論法的精神一書中稱中國也屬于專制政權,只不過跟波斯略有不同而已。可在趙昺看來這絕對是一種謬誤,是胡說八道,起碼自己現在就做不到言出成憲,而他的列祖列宗也對此甚為苦惱。
這幾天雖然戰事緊急,卻是趙昺難得清閑的日子。而在這個時代及沒有電影、電視,也不能泡吧,想出去逛街更是不能,于是讀書成了唯一的選擇,好在蒲家有一座藏書上萬卷的書樓。他入府后便命人封了,令人將藏書全部搬到自己的座船上去,當然也從中抽取了幾本以備無聊時解悶。
既然是用來解悶的,當然就不是那些典籍,那是用來催眠的。不過最適合解悶的自然是珍聞獵奇類的書籍,趙昺發現這個時代最八卦的就是士人了,他們還會把各種傳聞記錄在自己的筆記中,他選的也就是幾本八卦筆記。而趙昺發現這些士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癖好,就是喜歡看本朝皇帝吃癟,他們不僅詳細記錄下來,還加上批注,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他們變態的心理,體現出士人的優越感。
骨子中還是個小民的趙昺初時看到那些皇家秘聞讀的也是津津有味,可看著看著就覺的頭皮發炸,脖頸子上冒涼風,意識到這些記錄的可都是自己老祖宗的光榮事跡,自己業已不是早前的升斗小民,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那些被士人引以為傲的事情也需哪天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同時他也意識到列祖列宗們當皇帝的感覺肯定也跟自己一樣不能快意行事
自先秦以降,權力逐漸集中到君主帝王手中,使得他們成為超越法律限制的人,一言九鼎,口含天憲,完全擁有整個王朝的對付幾個文人的喋喋不休還不是小菜一碟。要知道,在此之前和之后的中國士人,包括文人、讀書人、知識分子,是被統治者視為呼之即來、揮之則去的御用“跟班”,是被權力擁有者視為用得著時用用,用不著時丟掉的“抹布”。而宋朝的皇帝們卻沒有一個能做到,反而受到各方的擎肘,很難如意。
趙匡胤時期,他自己覺得天天看到的只有玉石器皿,突然有一天想要使用一個竹子的,來一個生態感覺。自己提出了一個申請,二個月中書省還沒有批下來。派人追問4次,回復竟然是否。理由非常簡單,不合乎規矩、、、、、趙匡胤也只是搖頭嘆息,八格牙路,誰規定的呢
英宗皇帝是個極度無厘頭而自私的人。正常人的思維都沒有。在位幾年就因為心胸狹窄自己氣死了。但是,他創造了一個大宋朝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三年中,有六百零九項決定、任命、需要、想法、意見被中書省否定,拍死
他要破格提拔他當太子時的親信做河北運轉使,被首相韓琦一班人馬拍死
他要破格提拔他當太子時的恩人做御史臺大人,被首相韓琦一班人馬拍死
啪、啪、啪,聽著都心碎,趙昺估計英宗皇帝就這么被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