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海牙接連下達一串命令后,屏退左右獨自登上帥船甲板看看星光燦爛的夜空,又瞅瞅燈火輝煌的海岸,再看看平靜的海面,心中充滿了惆悵和無奈。如今的局勢他可以說比任何人都清楚,自然也知道這場戰斗的結果將是什么,但是他不得不如此為之。
同時出兵占城和瓊州,乃至征討安南,其實打心眼里來說阿里海牙并不贊成。因為他清楚雖說江南已經平定,但是并不平靜,各處打著復宋旗號的起義此起彼伏,當下最急需的應當是安撫民眾,恢復生產,平息內亂,而不是急于四處用兵。
至于瓊州,阿里海牙以為應以招撫為上,同時封鎖沿岸嚴防他們劫掠內地,再警告占城和安南不得向瓊州物資。而瓊州地狹物薄根本養不起幾十萬人,更不要說養兵備武,這樣下去不需數年就能將他們困死。即便不降,再用兵也不會耗費多大力氣。
但是忽必烈拒絕了阿里海牙的建議,堅持要以武力盡快解決安南和瓊州之事。而后又封歡脫為鎮南王,主持湖廣行省事務,征討南部諸蕃國。阿里海牙再傻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歡脫是忽必烈的愛子,如此安排是想將汗位傳給其。不過蒙古人最重軍功,沒有戰功的話是即便傳位于他,也會引起諸王的不服。所以阿里海牙清楚這打的是政治仗,自己作為湖廣行省的左丞也就不僅要算經濟賬和軍事賬,還要算政治賬,
如此一來就把阿里海牙逼到了絕路上,立儲乃是國之大事,即便一萬個不愿意他也要堅決執行大汗的旨意,這瓊州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將這碗夾生飯咽下去,己方完全處于下風,且處于死地的現實如何不明白。可是自己若是撤軍,不僅是自己的失敗,還是鎮南王的失敗,因此就是打得全軍覆沒也要堅持下去,然后將罪責攬在自己身上,他當惡人,把其摘出去。
阿里海牙明白帝王一怒伏尸千里,為了樹立一個繼承人大汗是不會在乎這些損失的,至于自己深受大汗的器重,不過也只是其手中的工具,或殺或赦都在其一念之間,不是他能夠揣摩出來的。但是他要撤兵回去,肯定是死路一條,即便是為了保住兩廣,遏制瓊州的壯大,但自己毀了一位繼承人,那就從哪個方面講都是不可饒恕的。而這些還在灘頭死戰的軍將們,包括他自己,只不過是新君上位的墊腳石
趙昺此時同樣也在算賬,他是一國之君,不僅要算政治賬,還要算經濟賬。這一仗對于瓊州來說就是個賠錢仗,不說參戰官兵都要發雙餉,伙食費也提高了一倍,陣亡的官兵需要拿錢撫恤,受傷的官兵要醫治,殘廢的要養起來。
而戰后還有賞功,升職都需要拿錢來善后的。
現代有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說法,美帝為撒口氣一下扔了幾十顆導彈,可那也是五千多萬美刀跟著化成了灰,等于中國一個中等縣一年的財政總收入。這一仗火箭彈、開花彈、箭矢都是以萬來計數的,而損壞的戰船,衣甲器仗都要修理、維護,花費的錢就跟往外扔一般,而哪些繳獲遠遠不足以彌補自己的付出。當然從政治上講,此戰勝利能使趙昺的地位更為穩固,當然瓊州也可保幾年的安寧,這個可以說是最大的勝利,這些錢花出去是值得的。
若是說趙昺起初的愿望只是能守住瓊州,別讓人追的狗一樣連個窩都沒有,那么現在戰局雖然沒有結束,但以他的判斷勝負已分,底線既然已經滿足了,心思便就又活泛起來了,想從總再獲取更大的利益。從政治上讓自己的威名遠播,使得大宋遺民們知道他們的皇帝還活著,政權還在,趕緊來投奔;從經濟上講,廣西這地方雖然不太富裕,但是官府和那些元朝新貴們有錢,抄了他們的家等于打土豪了
不過現在問題是這幫大臣們都對趙昺的提議不大支持,自己又不能單干。可機會難得,錯過了不知道何時才能夠再碰到。而如何能說服這些人讓他發了愁,那怎么辦呢他琢磨了半天,猛然想到既然現在支持自己的是少數,那么再把這個范圍擴大一下效果可能就不同了。
“陛下,后軍防地對面的敵軍好像發生內亂,他們相互擊殺,有人跑到陣前請開寨門,韓、莊兩位統領為此發生爭執,張樞帥不敢做主,請陛下定奪”這時有侍衛進屋稟告道。
“前來投降的是什么人,又有多少人”趙昺聽了急問道。
“陛下,他們自稱是簽征的漢軍,約有數千,其中還夾雜著些降軍。”侍衛轉稟道。
“有那么多人”趙昺有些吃驚地道。
“正是因為人數眾多,韓統領才擔心敵軍使詐,而莊統領以為遲了就被敵軍殺光了,所有才起了爭執”侍衛稟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