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拗贊了,各隊已經集結完畢,還請檢閱”教諭聽陛下夸獎,還是十分受用的,而對陛下的學問更是欽佩不已。其編撰的課本不僅加上了標點便于學生識讀,還不會枉解其意。尤其是有關算學方面,陛下堪稱奇才,不僅精通各種算法,還能解各種圖形,自己和一班教授向陛下學習了好一段時間,才得以入營指教,要知道他們雖稱不上天才,卻也是各有所長的,但所學在其面前一比就跟丁隊吃奶的孩子差不多。
“也好”年終校閱是老營的規矩,往年也都是趙昺主持,今年仍然當仁不讓,在教諭的陪同下登上廟前的閱臺。
嘟嘟嘟的集合號聲響起,片刻功夫各隊的孩子們從各處沖出,迅速按照所屬各班結成隊列,然后匯集成隊,排著整齊的隊伍在口號聲中在廣場上集結。趙昺從高臺上看去,三個方隊雖說不上刀切斧剁一般整齊,但也是橫成排,豎成列,尤其是甲隊已經有了軍中的隊列的樣子。
接下來在趙昺的口令聲中,分列式開始。在各自隊長的口令聲中,各隊立刻重組排列成九橫九縱的方隊,人多的分拆成數個方隊。列隊完畢后,以三個旗手為先導,各隊依從口令依此列隊行進,通過閱臺時由齊步走轉換為正步走。當然這些都是趙昺從前世復制來的,參照前世軍隊閱兵隊列動作搞出來的。
瞅著一隊隊的孩子高呼帶著童聲的口號列隊在自己面前走過,趙昺竟覺得有些恍惚,仿佛回到了前世自己參加軍訓時的情景,又閃過闊步走過紅場的蘇聯紅軍的畫面,以及戰場上兩隊士兵排隊槍斃的場景這讓他有些激動,仿佛眼前的孩子們已經變成了一個個火槍手,面對敵騎的沖擊開火
趙昺自來到這個世界后邊將發展熱兵器作為戰勝蒙古軍的不二法寶,事實也表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而他也明白雖然當前弩炮和火箭彈投入了大規模運用,但依靠的還是強大的水軍,此次保衛戰步軍得到火器的支援,還是付出了五千多人的傷亡才守住了防線。
不過趙昺知道以瓊州的人口數量和物資供應基礎也只能達到自保有余的地步,當個島主問題不大。可若想向大陸發展就必須打造一支強大步軍,畢竟船是上不了岸的,奪城掠地還是要步軍來解決。而人口的缺乏又限定了這支軍隊規模不可能太大,只能依靠比敵軍更為有效的組織結構,精良的武器及訓練有素的精兵,才能做到以少勝多,與強大的元軍爭鋒。而這三個要素的前提就是武器。
現代人都知道火槍和火炮是不二的選擇,而說著容易做起來難,要知道自從十四世紀歐洲人將火藥應用到戰爭中后,經過了長達三百余年才完成從冷兵器向熱兵器的過渡,這是一個艱難而緩慢的過程。許多在現代不成問題的事情,在這個時代都是難題,以致趙昺設計的火槍、火炮很長時間都停留在圖紙和模型上。
首先面對的便是材料問題,趙昺先是找到了鐵礦,煉出了鐵,打造刀槍、盔甲和農具都可以,但是造火槍、火炮不行。不過經過他的努力先是煉制焦炭成功,又改進方式,終于煉出了可以用來造槍炮的鋼鐵。可馬上就又面臨另一個難題,造火槍最難的部分是槍管。
據趙昺所知在沒有現代加工機械的情況下,古人制造槍管的方式就是先將鐵塊砸成鐵板,然后在卷成筒狀,采用釬焊的方式造成鐵管,然后再進一步加工。這種方式費時費力,廢品率高,成本高,且難以承受較大的膛壓,容易在發射時產生炸膛事故。
最后趙昺決定采用鍛造實心毛坯的方式制造槍管,可又面臨如何加工的問題,只能再發明由水車驅動的鉆孔機械打出槍眼,順便又造出鏜孔機,這些極大的提高了槍管的加工精度。現在終于突破了種種瓶頸做出了樣品,并進行了試射,有些地方雖還需改進,但是總算成功了。他覺得整個過程就像小和尚借斧子的笑話,不過好在自己并沒有忘了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