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燃燒后產生的燃燒氣體和爆炸力,使熱兵器具備比以往任何兵器更大的殺傷力。且火槍除了威力大的優點外,使用比較簡便,從平民臨時征募來的士兵,經過短時間訓練便可掌握使用訣竅,也可以用火槍殺死一個從小就練武、接受精心訓練、自備精良武器與盔甲的騎士。而要訓練合格的弓手,則至少需要幾個月時間,要做到真正精通弓箭就必須經過數年不間斷的刻苦訓練,這正是熱兵器被發明出來后就受到各國軍隊偏愛的奧秘。
但是早期的火槍,無論火繩槍還是更完善的滑膛槍與燧發槍,雖然能有效撕開重騎兵厚實的盔甲和步兵堅固的盾牌,可與同時代熟練弓手手中的長弓和十字弓相比,都存在精度差、射程低、射速慢,使用極不方便的弊端,甚至到滑鐵盧戰役結束時,還有一個英軍中將鄭重寫信建議恢復裝備長弓,以取代步兵手中的燧發槍。而火器之所以沒有被冷兵器重新取代,是因為有適用的戰術被發明出來。
在火槍戰術的運用上最廣為人知的是線性戰術,也就是大家笑稱的排隊槍斃戰術。看似只是倆群人排著隊,敲著鼓相對而行,靠近以后同時開火,被打死、打傷的算倒霉,后邊的人立刻補上接著又是一輪對轟,直到一方失敗。其實這只是表象,排隊槍斃對隊形和紀律的要求是極高的。
一般來說大家不能走得太快,也不能走得太慢,得聽著鼓點和小曲一步一步走,這需要反復的訓練才行,隊形就是戰斗力,紀律就是勝利的保證。前期的英國陸軍很注重這方面的訓練,當然少不了體罰和打罵,體罰通常是軍棍和鞭子,反反復復,沒完沒了的訓練,最終把士兵練成了雷打不動的機器人,裝彈、端槍、射擊幾乎成了第二直覺。
戰場上面對疾如風的騎兵沖擊,近在咫尺的敵兵,世人都會害怕,緊張,產生想逃走的欲望,而當年的火槍即使是比較先進的燧發槍精度也很差,百米開外,打不著幾個人;另外槍的可靠性也差,會有很多槍打不響,而且會累積,打不響的槍越來越多,最后距離合適要人命的時候,很多槍已經失去了作用。這種情況即使百年之后的美國南北戰爭的戰場上仍然存在,人們在打掃戰場上也撿到許多沒打響的槍。
因為在排隊槍斃的時候,即便經過訓練的士兵看似面無表情,其實早就嚇尿了,手抖成一團,火藥撒得到處都是,哪能打響據統計奔牛河戰役的戰場上撿回到的槍里,少則兩顆子彈,多的塞了四五顆子彈的都有,最奇葩的一桿槍里,塞了十二顆子彈,這哥們兒估計一次都沒打響,卻緊張的不知道自己的槍到底響沒響,就不斷的裝,直到裝不進去為之。
而受到嚴格軍紀約束,并經過殘酷訓練的英國士兵就要好的多,他們不但不會轉身跑路或裝死,還得在前排士兵倒下后,主動填空,保證射擊時的火兵密度,而多數情況下,英國陸軍的軍官們也是在前面和大家一同進退,士兵們也沒什么好抱怨的。由此可以推論,軍官和士官的配置數量和位置,直接決定近代軍隊控制力的強弱,并維系隊伍的紀律和士氣。
趙昺在解決了武器的問題后,目光也轉向了人的身上。他知道近代軍隊能完敗古代軍隊,除了熱武器的應用外,還得益于近代軍事教育和軍事操典,穩定、高效的培養出大量合格的軍官和士官,使其與傳統軍隊的兵頭、伍長在軍事素質上拉開了距離。
而現在瓊州軍的高級軍官還是舊軍中傳統方式選拔的軍官,中、下級基層軍官也只是在成軍后經過短暫的專業培訓有過戰斗經驗的老兵,或是有些聲望的士紳、豪杰率眾投軍轉授的軍職,指揮能力還是靠經驗的積累,根本談不上系統的軍事教育。趙昺早想改變這種狀況,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實施,當他看到這些老營的孩子們時,一下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