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雖然知道羅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但是也明白一日不開始永遠也建不成,他從老營回來后就開始著手籌劃此事。按照慣例到了這個時候各個衙門就要封印放假了,可今年大軍出征在外,他下旨各軍不得離營,各部司主官輪值,不得空衙。而皇上只有一個,沒有人跟他輪班,如此趙昺也不得休息了,公文雖然少了許多,戰報卻是會不斷送來。
次日清晨送來戰報,北征軍昨日在廉州沒有遭到抵抗便在合浦港順利登陸,趙孟錦率前軍未做停留便直撲州城,敵軍稍作抵抗便棄城而走,隨后江鉦趕到的江鉦繞城而過奪取合浦和石康兩縣。昨夜各軍都已上岸,留水軍一部守合浦,余者沿南流江搭載步軍三千溯流而上,各部計劃今晨繼續北上。
沿海敵軍大部被殲,只剩些州府地方軍沒有多少抵抗能力,打得輕松不出趙昺所料。而后又批復了幾件日常的公文,便開始琢磨自己的事情了。他先拿過一疊紙,每張紙上寫下建立新軍所需一個的條件,事無巨細全都一一列好,然后再按照輕重緩急排列順序,哪件事情必需先做,哪些可以稍稍延后,哪些可以同時進行,最后再行整理編寫總綱,指派負責人撰寫細則。
“人員、武器、師資、營地”趙昺一邊念叨著,一邊在鋪滿書案的紙張中首先挑出四張來,這是成立一支新軍最基本的條件。
人員,趙昺已經想好了,他計劃新軍仍隸屬于御前護軍,以侍衛營為基干組建,不足人員自護軍和老營中選拔,首期編制為一千五百人左右,積累經驗后再根據情況擴編。如此安排便將新軍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也省去了許多麻煩,也便于管理,挑選骨干。
武器的試制已經完畢,但是制造還需時間,不過初期可以借助模型進行訓練,但至多不能超過半年,時間也可謂緊迫。而現在工廠剛剛籌建,正調整工匠,準備場地,趙昺估計在年后應該能投入試生產。因此時間還是十分緊張的,必須要催催。
營地,新軍的最終編制,趙昺以為最少要達到五千人才能形成戰斗力,除了住宿和訓練的場地,還要有教室及生活附屬設施,另外還需要實彈射擊的靶場。因而場地不能太小,且要離府城不能遠,不過這個可以分期建設,但也要在第二批人員入營前完成。
“師資”趙昺輕敲了幾下桌案,皺皺眉道。其實這個才是最難的,因為這對于當下的人還是個新事物,包括自己都沒有接觸過。教官不易尋找外,還需要編寫新的條例、操典和教材,這些即便不全面,也是必須要有的,且要在開學前準備好。而只有他才對此有所了解,這個任務只能落在自己的身上,可留給他的時間卻不多了。
“這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呢”趙昺想想就覺得累的慌,這不知要死多少腦細胞才能完成,他一臉黑線的嘟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