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是只處置那些探報,而放過報商,只怕仍不能根絕此事發生”稍后鄭虎臣轉回又言道。
“這種東西是禁之不絕的,想前朝定也設法制止過吧”趙昺笑笑道。他已經弄清楚小報的盈利模式,自然清楚這就與現代的網絡一樣是靠點擊率和流量掙錢的,那么同樣會與現代網站養一批所謂的狗仔們做采編,每天定時蹲點,采集各色新聞,只是名稱不同罷了。而政府也出臺法律打擊,但是仍然禁而不絕,宅男們總有辦法找到想要的內容。
“陛下所言不錯,南渡之后朝廷曾絕定全面禁止小報發行,規定凡是私下看小報者流放五百里,告發看小報者賞錢二百貫。但由于小報確實為市儈、愚民喜愛,甚至許多朝廷官員以看小報為樂,所以雖然明令禁止,卻仍暢銷不衰。”鄭虎臣訕笑道。
“這就是了嗎”趙昺笑笑道,“所以我們只要嚴懲泄露朝廷機密者,并加強內部管理就可切斷他們信息來源,至于那些編撰聳人聽聞,或博人一樂的屁事,我們又何必在意呢”
“陛下,此事并非那么簡單,前朝就有因為小報胡亂編造故事,就在朝中惹出了偌大的風波”鄭虎臣看陛下對于那些花邊新聞并不重視,于是提醒道。
“你說說看”趙昺當然知道報紙這東西既能將人捧紅,也能將人踩成狗屎,卻沒想到在古代也能影響到輿情,立刻來了興趣往前湊湊道。
“陛下轟動朝野的事情曾有兩次,在徽宗年間,小報曾假傳徽宗皇帝圣諭,險些逼死了當朝宰相蔡京;還有一次是編排朱熹,讓其斯文掃地,不得不辭官回鄉”鄭虎臣見小皇帝來了興致,便繪聲繪色的說起了陳年往事。
鄭虎臣說的這些當然不見于正史,應該是來自于筆記或是野史,但趙昺見其講的十分精彩,如親見一般,想起粗魯的外表下肯定也藏著一顆騷動的八卦之心,不過此事確是有聽頭兒,也讓人佩服這些新聞人抓人眼球的功夫,他們不僅能滿足聽者的好奇心,還能勾起聞者豐富的聯想。
徽宗四年大宋的新聞工作者就制造了一則驚天新聞,當時民間對奸臣蔡京的意見很大,為了滿足社會輿論需求,小報便假冒徽宗的口氣發布了一則抨擊蔡京的詔書,說“蔡京目不明而強視,耳不聰而強聽,公行狡詐,行跡諂諛,內外不仁,上下無檢”,還報道說,蔡京及其同伙已經被皇帝一網打盡。
蔡京知道后也很無奈,即無法追查新聞的來源,也難以澄清,他總不能讓皇帝出來給他作證吧而朝野上下依然沸騰,嚴重影響到其威信,工作也難以開展,親信們都處于觀望狀態,引發了他的。最后不得不連開多場新聞發布會,向各家小報說明情況才澄清了事實。
另一位中槍的倒霉蛋是南宋道德標兵朱熹。那時候其發展了儒家學說,創立了理學,并為官方推崇,要求全國上下都要學習其“存天理、滅人欲”的偉大思想。但是朱夫子剛在朝報上發表了幾篇關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學術論文,小報的頭條就爆出他與兒媳偷情的消息,不久又說他爭風吃醋差點把著名公關小姐嚴蕊給殺了。事情都寫得有模有樣,以至于朱熹連續幾年都榮登南宋娛樂人物風云榜。
一連串的爆料,使得朱熹的學說引發人們的質疑,一個道德有缺的人怎么可能做榜樣,當模范。但這種事情他又百口莫辯,也可能是越抹越黑,無法向極具娛樂精神的大宋百姓解釋清楚。反正此事對朱老夫子打擊不小,名聲也臭了,短不了還會被政敵借此攻擊,總之他最后被迫辭官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