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年代離現代太遠了,離宋末也有千年了,由于文字含義在歷史上不斷的演化,加上古代又沒有標點,導致他老人家說的話言簡意賅,但又頗為費解。按照現代的斷句子不語怪力亂神七字,是子不語,怪力亂神。亦即解釋為孔子不說話了,惟恐用力分散影響集中精神。
但是趙昺來到古代才知道歷來都斷為子不語怪、力、亂、神。且譯為孔子不談論怪異、勇力、叛亂和鬼神,這似乎已成定論。如此一來他便有了發揮的空間,正好拿來反駁他們,你們說孔子不信神,可有病了怎么會向神仙們禱告呢正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讓他們難以分辯。
“陛下”
“陛下說的對,圣人也是人,言語間難免有所疏漏,卻不可以一語蓋之”熊禾見陛下以此來否定孔子的言論,便欲起身,卻被王應麟拉住,他起身施禮道。
“深寧居士所言正是,處理政務也需如此,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當前局勢,是否會危及大義,切不可食古不化”趙昺點點頭道。
“陛下,為君者應以圣人之言約束自己,方可成為明君啊”熊禾聽了皺皺眉頭,猛地站起身掙脫了王應麟的拉扯施禮道。
“朕想請教何為明君”趙昺聽了喝口茶反問道。
“知仁孝,尊禮儀,寬以待人,嚴于律己,施仁政、遠奸邪,便與圣人所求的明君不遠矣”熊禾拱手道。
“如何成仁呢”趙昺又問道。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熊禾立刻答道。
“朕看未必有幾人能做到,且孔圣人呵呵”趙昺聽了搖頭苦笑道。
“陛下,在下愚鈍,還請明示”見陛下一再質疑圣人,心中有氣再問道。
“哼,據史記載孔子居陳三歲,會晉楚爭彊,更伐陳,及吳侵陳,陳常被寇。孔子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於是孔子去陳。朕問你圣人之所為可妥當嗎”趙昺冷哼一聲反問道。
“此言說的明白,圣人離開是因為家鄉的那些弟子,志氣很大,只是行事簡單粗暴,他們都很有進取心,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欲歸鄉教導他們的,又有何不妥呢”熊禾回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