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昺以為這件事導致元廷理財派和儒臣派的暗中對抗轉為了生死之斗,從而誘發了阿哈瑪遇刺事件的發生。至元十九年三月,阿合馬被漢人王著、高和尚刺殺。當時真金雖然與忽必烈一同在上都,但他認為真金仍然難逃干系,阿哈瑪畢竟是忽必烈最為信任的大臣,真金即便沒有明令制裁,也必定默許了此次刺殺行動,否則誰敢當著眾臣的面,拿錘子將阿哈瑪活活砸死啊
事后忽必烈震怒,將王著、高和尚和留守大都的中書省平章政事兼樞密副使張易通通處死,阿合馬死后,真金薦舉支持漢法的和禮霍孫出任右丞相,并告知其大膽對朝廷體制進行改革,自己做他的后盾。與此同時又大量起用漢儒以為后盾,中書省以何瑋為參議,徐琰為左司郎中,又征召潞州的楊仁風、東平的馬紹,并任用楊恭懿到中書省議事,命衛輝總管董文用練達官政,與楊恭懿同調入中書省中。
趙昺一直抗拒儒士們的教導,就是因為擔心自己被他們教壞了,因為他懂得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道理。這些士人做事有激情,有擔當不假。但是也太過理想化,行事往往不切實際,且十分偏激,看人看事都是非白即黑。而到了關鍵時刻又猶豫不決,導致錯失良機。
這個時期正是察必皇后病逝,忽必烈陷入消沉中,酗酒無度,對政務倦怠,按說正是他們儒法派借機培植實力,悶聲發財的機會。實際上真金又做了些什么呢在兩年半的時間里,眾人在他的關懷和支持下和禮霍孫主要完成了這么幾項重大任務一、查處阿合馬的罪行,籍沒阿合馬家財;二、起用漢人舊臣;三、改善吏治。
見其這么做,趙昺都替真金著急,阿哈瑪已經死了,又何必急著鞭尸,是想證明自己正確,還是欲證明阿哈瑪錯了呢如此雖然抄了些家財,也讓忽必烈將阿哈瑪從墳里刨出來剁碎了喂狗,但是其在政治上已經失分。他分析忽必烈如此憤怒,多半不是因為氣自己眼瞎,而是怪自己的兒子太不懂事,從而以此泄憤,同時表達自己的不滿。
另外,趙昺認為真金做事分不出輕重,雖說以整頓吏治作為起用漢臣的借口也是培養班底的措施,但還為時過早,只會引發其與蒙古舊臣的對抗,而這些人可都是功勛卓著,手握兵權,對其能否繼位有著話語權的實權派。因此在登基之前要做的不是得罪他們,而是要收為己用,以便保證自己能順利繼承汗位。
而真金最不該是居然忽視了忽必烈的想法,其起用理財派的目的正是為了解決財政困難,所以真金打倒了阿哈瑪后,這時的首要工作也應是斂財。但是,真金沒有那么做,反而利用漢臣們實施所謂的仁政,結果是成全了自己的仁名,卻忽略忽必烈的想法,結果是什么用腳丫子都能想得到。一個不能領悟自己意圖,與自己政見相左的兒子不是一個好的繼承人。
真金政治上短視也就罷了,最離譜的是錯估了形勢。他太看重自己太子的身份了,卻沒有想過自己一日沒有繼承汗位,那么他就仍然只是一枚棋子,即便已經參與朝政也無左右朝政的權力,而大權終掌握在精明專斷的乃父手中,隨時可以剝奪給予其的權力,這也導致他一再犯錯。
就在去年,真金在不斷推動漢化政策的同時,他還要求蒙古國子生學習漢文,對其只學蒙古文不以為然,又在十月通過和禮霍孫奏請開設科舉,不過沒有成功。而忽必烈對理財派的念念不忘和對其的失望之下,于十一月任用漢族商人盧世榮理財,同時新任正宮南必皇后頗有干政的跡象,這又為真金與漢臣所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