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我們的船隊雖大,卻并非是攻取臨安的,在錢塘江外便會分兵。一路直取紹興,護衛先帝陵寢;一路前往長江口,阻擊敵江淮水軍,為后軍開辟通路的。”江璆又解說道。
“哦,難道我們不取臨安了”馬廷鸞驚訝地問道。
“當然要收復臨安,可諸位愛卿都曾在臨安久駐,想必也知道臨安城高壕深,易守難攻,且水陸通達,若是強攻必折損甚重,且會傷害無辜百姓,因而只能智取”趙昺笑笑道,可心中卻暗罵在這艙中反而是自己對于臨安最為陌生,說起來還是頭一次去。
“陛下之意,是將敵引出城池,分而殲之,然后趁虛而入”馬廷鸞言道。
“不錯,正是如此”趙昺言道。
蒙元在征服江南后重新進行了軍政機構調整,行樞密院相繼撤罷,在全國分設河南江北、江浙、湖廣、江西、四川、云南、陜西、甘肅、遼陽、嶺北十個行省。各行省所設平章二員,兼管軍事,總督本省軍馬。行省平章一般以蒙古人充任,間或擇用色目人,漢人不得任職。
行省內的鎮守軍萬戶府、元帥府等,都是行省的下屬軍府。在遠離行省中心的地區或少數民族聚居區,設立宣慰司,掌軍民之務,分道以總郡縣。行省有政令則布于下,郡縣有請則為達于行省。有邊陲軍旅之事,則兼都元帥府。
宣慰司都元帥府下一般設有固定軍府,掌管部分軍隊。各行省的軍隊調發,需經樞密院批準傳旨。行省內的鎮戍和屯田,也要由行省官員和樞密院協商確定。當某一地區發生戰亂,先由樞密院傳旨所在行省平章,調派軍隊鎮壓,如不奏效,則傳命附近行省發軍會剿。有時,也在戰事頗繁的地區設立行樞密院,臨時提調從各省調來的軍隊,戰事平復后則撤銷。
黃河以南地區,蒙元元以宋境為新拓疆域,江南又系當時經濟中心,統軍大帥伯顏等人審地理之宜,據軍事布防需要,擬定了六十三處屯兵所。然后由此分兵,四出鎮守。至元二十二年,元廷將江淮、江西兩行省所轄三十七個萬戶厘分為上中下三等,分地駐守,而杭州就占據了四個萬戶所。
當然這四個萬戶所并非都駐扎在杭州,趙昺以為杭州萬戶府就像現代的大軍區司令部,統管江浙行省的所有駐軍,而軍區總部駐地就在杭州。按照蒙元府設萬戶,州設千戶,縣設百戶的駐兵原則,其所屬的各個萬戶所則也分駐各地鎮守。
所以杭州萬戶府屬下的潁州萬戶所屯駐在廬州路無為軍,真定萬戶所屯駐集寧路江寧府,益都萬戶所屯駐浙東路的平江,水軍則在江寧府龍灣訓練。鎮守杭州的實際上只有上都萬戶所,另外便是益都萬戶的部分人員,主要是其所屬的家屬,負責為本萬戶輜重和衣甲等后勤供應。此外就是駐扎在劉家港的海道運糧萬戶,他們也兼有維護沿岸治安的職責。
趙昺的計劃就是要將分散于四處的蒙元四個萬戶集中兵力逐個殲滅,以避免他們聚于一處相互策應形成對峙,同時也要避免他們據城固守形成曠日持久的攻防戰。這就要求調動敵軍出城,跳入自己的埋伏圈,而讓敵軍離開駐地也要有足夠份量的誘餌。此次趙昺在誓師出兵之前動身一是為隱藏戰略意圖,達到突襲之效;二是為了護衛帝陵,避免被大范圍的盜掘;三是充當誘餌,調動臨安的敵軍出城,將其聚殲于紹興陵區。
此次趙昺率領的軍隊以御前護軍為主力,當下護軍幾經擴充后編成了一個親衛旅和一個侍衛營,他們主要充當宮城的守衛和出行護衛;另外還有三個步兵旅和一個騎兵旅及一個炮團;此外還編有一支近衛水軍,裝備大小戰船百艘,擁有兵力近三萬人。
這次出征,趙昺留下親衛旅守衛府城,余者全部隨軍出征。而負責掩護和輸送的為董義成率領的第一艦隊,他在完成護送任務后,將前往執行奪取劉家港,控制運河的任務,搶先把敵水上力量予以殲滅,控制杭州沿海水域,為后續部隊的水上機動創造條件。
所以說趙昺此次孤軍深入腹地承擔的將是最為艱巨的任務,他不僅要將駐防杭州的最為精銳的上都萬戶所牢牢的吸引到紹興,還要調動駐扎在無為軍的潁州萬戶。當下在兵力上他們雖略占優勢,可是要知道這是在敵占區,敵軍可以調集一切力量對他們進行圍攻,而他只能堅持到各軍完成各自的任務才有機會發起反擊。但是一旦有一路沒有按時完成任務,他就將承擔更大的壓力。
當時眾將和幾位宰執都要承擔這項任務,但是都被趙昺拒絕了,一個是他們份量不夠,元軍不會為了區區幾座皇陵而放棄臨安前來的;二者這畢竟是自己的祖宗,當然要又自己這個不肖子孫親自收斂遺骨。否則也不必帶著現任和前任兩位禮部尚書協助自己這個小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