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趙昺在練兵的同時一直在思考如何打敗騎兵,都說以騎制騎是良策,可先天的短板讓這個方法如同畫餅充饑,現實迫使他大力發展火器,試圖以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治軍方法戰勝歷史上最強的騎兵。而戰斗的結果印證了他的思路沒有錯,也讓他堅信其實騎兵也罷,步兵也罷,勝負的關鍵在于指揮官的智慧運用,沒有誰肯定比對方強,臨敵對陣誰也都有失敗的可能。
此戰的勝利也是建立在趙昺縝密分析上。經過多方了解和實踐,他發現騎兵對步兵的優勢在于兩點一是機動性強,戰略上體現在可以在自己選擇的時間和地點投入戰斗。戰術上體現在在不利的形勢下可以迅速脫離敵人,有利的形勢下可以迅速沖擊敵人的隊形,擴大戰果;二是馬的體重和力量遠遠大于人,先前沖鋒時對方步兵很難阻擋。
步兵雖然有著機動力差,很難抓住對方主力,作戰中要保持嚴整隊形,行動緩慢的缺點。不過對騎兵也有著不能否認的優勢,步兵可以多兵種組成陣勢發揮威力,彌補單個士兵沖擊力和防御力弱的缺點。且騎兵也存在缺點,由于騎兵需要士兵和馬配合,所以騎兵和騎兵之間很難配合,不能像步兵那樣組成密集的方陣嚴密配合。
在搞明白騎兵和步兵各自的優缺點后,趙昺便利用反向思維來琢磨解決之道。他假設自己的就是成吉思汗這樣的騎兵統帥,要與敵方步軍交鋒,應該怎么辦呢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在敵方行軍或是宿營睡覺的時候突然沖擊敵手,將他們宰在被窩里。但是這種機會對手是會給你的,那么就只能正面交鋒了。
既然已經知道騎兵主動去沖擊敵方嚴陣以待的步兵陣型和城池與送死無異,所以兩軍相逢不要硬上,要發現對手陣營薄弱環節后猛烈沖擊對方陣型,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自己的機動優勢吸引對手進攻,在對手進攻過程中一般都會露出破綻。那在野戰中最好的方式便是將部隊分成小股散開,分散到相對較大的地域,而自己的大部隊卻可以在較遠的地方觀察敵情、養精蓄銳。
同時令分散的各個分隊不停的向對手射箭,騷擾對方。因為你騎著馬便不必擔心會被步兵追上群毆,如果對手進攻就可以稍稍后退。而分散開的部隊,也使得敵軍失去了重點打擊的目標,從而讓他們士氣低落,顧此失彼。長時間的對峙中,你可以讓士兵輪流上陣,但敵手卻必須保持嚴整的隊形,他們比你累多了,以此消耗敵軍的體力和精神。
同時試著包圍對手的側翼和后方,如果成功就從多面騷擾對手。而等對方出現疲態時迅速集合主力騎兵沖擊對方的陣型,這時候對手已經沒有多少抵抗力了;如果對手想進攻或者撤退,一定要給他這個機會,并仔細觀察敵人的隊形,一旦發現隊形不整的地方,就要毫不猶豫的插進去,打亂對手的陣型。
反之如果自己是個步兵統帥,如何和騎兵作戰呢騎兵再厲害也無法飛越城墻進入城池,討論這個沒意義,而往往野戰才是一決勝負的戰場。我們知道碰上強悍的騎兵了,步兵很難擋住騎兵的沖擊,所以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準備的時間比較充足,可是設置鹿角,壕溝,柵欄等障礙物,阻擋敵人沖鋒,而且擁堵在障礙物前的騎兵是最好的箭靶子。如果來不及設置這些,把運送糧食物資的車輛擋在前面也能起到作用當然你要把糧食卸下來,讓后裝上泥土等重物,也可以用樹枝,亂石等物,但高低要合適,太低了不能阻擋對方沖鋒,太高了反而成了對手的隱蔽物,不能發揮弓弩的威力。
前面說過,敵人會不停地射箭,所以盾牌是不可避免要用的,應該有一排士兵用盾牌堵在前面,擋住敵人的箭矢。緊接著應該有一排用長柄兵器的士兵,比如長槍,猛戳沖到跟前的騎兵注意柄一定要足夠長。還要有一排用短刀的士兵,猛砍敵人的馬腿。